前几日大学时期的好友来上海散心,我作陪。
他兴致勃勃的和我讲起,这两天他在上海游玩全靠租赁一种共享汽车,一天总费用200不到,押金1000元,便可以像用小黄车一样随时随地取车用车。
惊叹于「便利」的同时,我也有一丝的忧虑,职业病没有办法,随口问了一句
那万一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你要知道假设自己开车一般都会给车辆上好全险才敢上路
所谓的全险分为三类:
交强险
基本险:车辆损失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全车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
附加险:玻璃险、自燃损失险、不计免赔等
而这样的一种新兴事物有没有做好相应的车险配置呢?
回答是没有。
案例
朋友和我讲了一个悲催的案例
一名在校大学生,贪图便利,一直使用共享汽车代步出行。
然而有一次不幸发生了交通事故,该大学生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弃车逃跑。由于共享汽车都是实名注册,相关人员马上就找到了该名学生,并质问他为何发生了事故要逃跑。学生的回答也令人扼腕
我只是一名学生,这么多钱我哪里赔得起?
第三者责任赔偿+车辆折旧赔偿
数字超过了20万以上
对于一个还没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的确是个天文数字。
从该事件中我们可以学习什么?
1.面对新兴事物和产业,我们需要怀抱着开放的态度,但同时也要警惕风险,特别是概念新颖,但体系未成熟的产业。(如同近期的ICO事件)
2.保护好自己,要用共享汽车,从用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配置好相关保险。据我所知,为期一天的不计免赔第三者责任险也不超过10块。
3.在新型产业的后端服务和保障体系未成熟之前,或许拥有更加成熟的服务的租车公司才是更放心的选择。
之前在国外旅行无一不是选择了租车的方式,只要多花一些钱都可以在租车公司买到全险和紧急救援服务。万一出了任何事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省时省力省心。
我想对共享汽车说什么?
1.科技创新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后端的配套服务和风险处理机制的不完善却是巨大的隐患。
曾经出现过出了事故,几天也找不到平台负责人的情况。只给车辆上了最基础的交强险,而且还基本交在异地,理赔处理相当的繁琐。
「服务落后,理赔难,风险高」这或许不是一家新型科技企业应该贴上的标签。
2.对于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却让他们去承担与之不匹配的巨大风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利用新兴的概念和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年轻人,他们是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第一批用户,却让他们成为了突发事故中的炮灰,这不应该是一家新兴企业的担当。
3.保障永远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风险长期存在,引导客户投保不但是为了客户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
新鲜事物最容易吸引年轻人,但与此同时,年轻人又是最容易引发事故的。
一个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把相应的风险前置,在用户接触的第一刻起就让他们明白只要我踩着油门,握着方向盘风险就离我不远。
为了我,也为了路上的其他人投保是万分重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可选项而已。
再新的概念也不能靠一副空壳前行,他需要切切实实的服务和成熟的风控体系作为它的后盾。一个靠租车为生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的话,或许它只配做这个市场上的一颗流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