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 明天就要考试,题库也只刷了一遍,但是说好通宵的我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
接近四个月的培训眼看就要结束,心里烦乱不堪。平时可以熬夜至两点也要看完一本书,考前想复习到两点却做不到,不禁想嘲笑自己。躺到床上,怎么都不想睡觉。拿着手机,不停的刷新微博,又去新下载的游戏里玩了几把,兴致缺缺。
刷微信,是每天最容易打发时间的方式。看看朋友圈里微商各种推荐,看看舅舅叔叔们的各种链接,看看许久不见的朋友发的状态及心情,看看她们的最近模样。我喜欢发朋友圈,有时候有些心情不是用纸笔记录的了的。
刷了一会儿朋友圈,便也觉得无聊。我就点开自己的朋友圈,一条条看,一点点回忆。脑子里不时的蹦出,啊!这件事竟然过去了这么久?感觉就是前几天的事情一样!慢慢追溯至追溯至,几年前,成长与变化,一目了然。有欣喜,有懊恼,是坚持,是反思。
好多公众号都推送过一篇文章,关于朋友圈状态的一篇文章。作者认为真正过得精彩的人是不会发朋友圈的,而经常发朋友圈的就是哗众取宠或者求关注的,鸡汤似的最后希望大家做一个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人。
一开始,被这洗脑似的鸡汤灌昏了头,开始反思最近是不是状态发的太多了。翻翻自己前几年的圈态,加起来也没有最近一个月的多。我在想,难道我从一个有内涵的人变成了一个喜好哗众取宠的人了么?
没过多久,另外一些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也是关于朋友圈状态的。文章阐述,朋友圈就像曾经风靡一时的QQ空间一样,只是一个记录的载体,没必要较真于该不该发,或者发的多少。
看着两篇旗鼓相对的文章,我恍然,现在网络上的所谓鸡汤文,并不一定都是什么大家或者真正站在至高点均衡观测后写下的真理。在简书首页上,甚至连这么平庸的我,都有假装参透一些真谛似的在胡诌一些文章。例如,现在。其实这些文章,看看就好,不必太当真,每个人的观念不同,想法不同,价值观不一样,世界观也不尽相似,所以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看法及感悟都是不一样的。做自己想做的就好了!
我喜欢发朋友圈,但不是无聊,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求关注。在朋友圈之前,空间是我记录的工具,现在,最频繁使用的就是微信,所以朋友圈势必成为我最顺手的记录工具。有时候,看完一本书,有一段简短的感悟,不太值得写到本子上,但是又有可能成为某天回忆这本书的一把钥匙,顺手拿起手机,发在朋友圈,是留下那段感悟最好的方式。有时候,出去玩,一堆的照片,放在手机里,放在电脑里,占地方,又不一定再回去看,而朋友圈限制性的九宫格,逼迫着我从一堆照片里挑出最喜欢、最值得留下的九张。发朋友圈,不能代表什么,关心的朋友会点个赞,散落各地的同学会利用评论寒暄几句,好久不见的朋友会嘘寒问暖一声,身边的损友会嬉笑打闹几句。
记性很不好的我,偏偏喜欢回忆。翻一翻自己的朋友圈,看心情,看自己,对照过去,我又变化了多少,进步了多少!慢慢走,也回头,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