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等底层认知逻辑不同时,在沟通交流时就太容易产生分歧了。
而涉及到三观的分歧时,通过一次对话/辩论,就想要改变对方底层的认知逻辑,是非常不现实的。
冰冻三尺,改变几乎不可能发生。此时闭嘴、倾听,尝试去理解对方的认知,才是更有助益的行为。
中医方子里的每个药材,都有自己的特性。
不同的人,也像不同的药材一样,因为自己的独特个性,在社会分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跟人交流时,有时会得到些不是特别积极的反馈。
比如,被粗糙的制止提问,被认为问题十分愚蠢。
比如,被嘲讽道,连这都不知道、想不到。
当人们站在自我的中心,其实不太容易理解外在他人的想法。再加上如果他人没有经历自己经历的全部过程,产生信息不对称,不理解对方的行为的可能性会更大。
有时候一个人好奇或质疑你为什么这么做一件事情,可能并非攻击,而是他发自内心的不理解。
这种疑问是好事,给了大家了解彼此,拆除视觉和认知误差的机会。
他之蜜糖,彼之砒霜。一个人温柔的人,可能会不够坚强。一个豪爽的人,可能会不够细心。
喜欢一个人的某些特性,也要意识到和接受这个特性背面的特点。
而不是陷在自己的幻想里,要求别人完美的兼容所有性格。
我们自己也做不到啊!
所以尝试去理解别人,这是一件非常美丽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