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就拿中小学说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来举个例子,如:“玩就玩个开心,学就学个踏实”。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是实施起来却无比的困难,甚至绝大部分直接无法做到,因为这就是要求人放下多余的一切,如吃饭的时候就不要想其他的事,睡觉的时候不做梦什么即无思想。
还记得《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吗?庖丁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有间”、“无厚”、“游刃有余”,如果从现今的科学理论来看,牛头之间确实是有间的,但刀不可能无厚,那不就成为了“以有厚入有间”吗?但是我们不能忘的是,庖丁是一个修道者,他可以用聚精凝神来弥补“有厚”这个不足之点,他能聚精凝神到什么程度呢?能够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程度,即能达到仅靠精神去杀牛的境界,这似乎高的有点不像人了,而像神了吧!关于这一点,《天运》一文解释道:“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即庖丁这个修道者能做到放下多余的一切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造物者。
现今的人,想要达到庖丁那种境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主要原因是,上古修真体系的丧失和人类共同的思维惯性已经不再允许人能探索自己精神世界的脚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古籍来了解古时候那些修真者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的性命双修。由于修真体系的丧失,我们再也无法看到那些“无欲无求”的长寿者,与之相反的是,痛苦、烦恼、疾病、困境、矛盾等因素相互转化着伴随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大概率是因为这些多余的东西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历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这些多余的东西——简单粗暴一句话,真正的游刃有余应该就是放下多余的一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都是忙忙碌碌的,可以说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和工作三点一线,这其中手中的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同时也苦恼在工作中,一有闲暇时间就是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喝喝小酒,总之就是不停歇一下,导致了自己的从来没有探索一下自己的内心深处乃至整个精神世界都已经崩塌了。只有绝少部分人会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丁点时间进行摸索自己精神世界,不过他们的精神世界仍然是极度困乏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受到逆境就总是抱怨为什么倒霉的、受伤总是我的原因。还有极其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时常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不论手头有多少事都会找出适当的时间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因此能不在乎自己拥有的多少,从而能无时不刻进入一个定境——这类人很少受到疾病、痛苦和恐惧的包围,可以说他们真正地做到了“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