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假设,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念。比如说,我们一直都很重视公共安全和个人责任,而不是说公共安全比个人责任更重要。
《学会提问》中提到,找到描述性假设并利用它们做助手,评价它们所支撑的论证,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能。如果我们能够敏锐地嗅到常见描述性假设的气味,那么,大脑就不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有五种,下面让我们一起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来理解假设及其背后的观念。
第一个假设是发生在人们身上的事主要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这种类型的假设往往隐藏着决策者对事件行为人自主选择能力的判断。当人们遭遇不好的事情,是因为这个人不会好好照顾自己;当人们享受成功和喜悦时,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和选择。
举个例子,小明看到有个人躺在排水沟中,小明推断“那是个喝醉的流浪汉”。形成这样的推断需要“只有醉汉才会被发现在排水沟中”的假设。
但是,怎么会只有醉汉在水沟里呢?也许是一个意外跌进水沟里需要帮助的人。毕竟,人们经常遭遇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或事件。
事实上,小明没有推断水沟里的人是需要帮助的人。这说明小明内心认为:人们是可以控制自己行为的,躺在水沟里的人自己本身负有最根本的责任。当小明怀着“自己都不好好照顾自己”的观念时,他就会责备这个躺在水沟的人。
有时候,我们还未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已经早早给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决断。
第二个假设是演说者或写作者就是个典型。很多人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经历或选择倾向来等同为他人的选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类似的介绍:“今年,我报名了逢考就过机构的计算机培训班,顺利通过了计算机考试。你也去报吧,一定能通过的!”
要得出结论“报名培训班的人,就能通过考试”必须建立在“所有人的学习和考试经历都跟我一样”的前提下。如果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是差不多的,且考试难度没有增加,那么这个培训班推介是可靠的。反之,就要仔细斟酌到底要不要报名了。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经验,不能简单复制粘贴,在因地制宜方面需要花一番功夫。
第三个假设是这个世界是公正的。该假设支撑着一个论证,即某件事应该是真的就意味着它必然会是真的。这样的假设,往往带来虚假的美好。
比如说,邻居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假设世界是公正的,也就是说,不能光让邻居一个人中彩票。所以,得出结论:我们去买彩票也能中五百万。很显然,这样的中奖概率是不可能发生的。不然,彩票要亏死了。
类似的假设还有“读书就能有出息”“出国就是镀金”等等。将概率事件等同于必然事件,这样的假设往往伴随着华而不实的幻想,作出的决策一般不会是个科学的决策。
第四个假设是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今后它还会发生。这个假设的意思是,世界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不变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说,事物没有稳定的存在状态。
我们总是认为太阳明天会照常升起。但是,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太阳的寿命约为100~120亿年,现在燃烧有50亿年。因此,大约50~70亿年后,太阳会燃烧殆尽。也就是说,很久很久以后,太阳就不会升起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事物有相对稳定的存在状态。在一定的限定范围内,我们还是可以把过去、现在、未来进行等同。
第五个假设是我的世界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这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的表现。许多政治家、律师、
商务人员以及其他人身上都有这种思维的痕迹。 他们总是能获取他们想要的, 并能够用高超的诡辩将自己不道德的行为合理化。
某大牛推荐了一只股票。散户信了,认为买入能盈利。结果,股价跌了,散户亏损很严重。在股票市场的割韭菜行为中,该大牛显然不在意潜在投资者的福祉。他们正当化的理由必定是: “请购买者谨慎! ”也就是说,该大牛推荐的股票要盈利,需建立在谨慎购买的假设下。
明眼人一看,谨慎购买就是一句没有用的废话。所以,是否相信某一论断时,我们要时刻监控思维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之,描述性假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否定或者认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浮在表面上的理由和结论,更要关注冰山下的假设和观念。当我们对隐藏的信息都进行过评价,我们的决策会更具理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