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骂≠爱,批评≠辱骂!老师,您“爱学生”的方式真得改进了

骂≠爱,批评≠辱骂!老师,您“爱学生”的方式真得改进了

作者: 爱的解语草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01:26 被阅读0次


1

近日,一名13岁女生婷婷遭受班主任辱骂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很难想象,从6月14日至7月5日,仅半个多月时间里,婷婷录下的受辱骂性语言就超100条,总时长超20小时。

也就是说,在15天的上课期间,班主任每天辱骂婷婷的时间,都超过1小时以上。

众所周知,初中学习课程安排非常紧张,学习的时间何其宝贵?除了十几门学科之外,留给班主任的时间已并不多。

可是这位班主任,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对婷婷一个人的辱骂上来。

更让人震惊的是,其中一条录音里,班主任还诱导全班同学回答:咱班同学谁贱?没有得到回应几秒钟后,他又喊道,谁贱?接着,多人一起高喊出一个名字。

事发后,班主任自称自己是个有素质的人,只是爱学生,太生气了,所以言语有不妥。

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厚爱”,才让班主任对一个学生如此“爱之深恨之切”?

而后在调查中,学校政教处老师回应说,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生气了,骂两句没什么,这都是爱孩子,象对自己的孩子那样,是为了激发和刺激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

婷婷的父母是因为这所学校教学质量较好,几经周折才将婷婷送到该校学习的。如今,原本活泼开朗、有礼貌的女孩,已变得沉默,周末回家也一个人闷坐在房间里。

婷婷最初向父母说起这件事,家人并不相信。直到录下班主任辱骂的100多条录音后,才敢再次表露出自己的心声。

婷婷称,自己天天被班主任这么骂,想死,想离开那个魔鬼般的地方,一分钟一秒钟都不想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同样,教师对学生带有不平等或攻击性的责难、侮辱、谩骂、体罚等,也会造成永久性难以修复的伤害。

犹记得一个多月前,有一位上小学的男生因为做作业的问题,被老师责骂后,回家写下一篇对老师惩罚作业的“控诉书”,然后录制下自己喝农药自杀的全过程。

所幸的是,婷婷是聪明和坚强的,她采取了积极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而非一味忍让和消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

就在前几天,法院对“学生20年后殴打教师”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殴打教师的常仁尧,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去年7月,被告人常仁尧外出,恰好遇见初中的班主任张某骑电动车经过。

常仁尧想起上学时因违反校规,被张某体罚,顿时心生怒火。

他立即在公路上拦下张某,先是一番辱骂,然后连打张某四个耳光,还不解气,接着又朝他面部、胸部、腹部击打多拳,还将张某的电动车踹翻,使电动车损坏。

为了快意恩愁,常仁尧不仅让同行的人录下殴打老师的视频,还将视频传播给初中同学观看,以此为炫耀。

事发后,在亲人朋友的询问和有关部门的调查中,常仁尧一直坚称自己的行为没有错,他表示就算自己现在打老师不对,老师也有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对于20年前常仁尧被班主任张某体罚的问题,已过了法律追诉期,我们无从去考证。

可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按理说师生之情原本是世上最为可贵的情谊之一,但是,常仁尧对老师的报答,竟然是一顿毒打。

可想而知,当时老师的体罚,在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留下了多少的阴影?历经20年之久,也不曾散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殴打老师的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从他身上,也折射出班主任张某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至少对常仁尧的教育个案是失败的。

打老师的学生也许只有常仁尧一个,而被体罚过的学生,存有讨厌某老师、毕业后从此不再愿意提及某老师、对某老师兴灾乐祸……等心理的,并非常仁尧一个。

尊敬师长,不知从何时已不再是学生由心而发的行为,似乎已沦为被动遵守的一项美德。

3

在上学期间,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遵守班规校纪,被责骂或体罚的学生,其实并不在少数。

我儿子上初中时,有一次上课讲话、吃零食,就被老师狠狠批评,并罚站一节课。

没想到,老师批评儿子时说了一句“你看你这样子好丑”,让儿子记了一学期的仇。

儿子的仇视心理直接导致成绩下滑。直到后来,在与儿子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了这个问题。

我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老师认真回忆,想起自己当时结合孩子讲话、吃东西的场景,说了这句话,不料竟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

最后,老师与儿子交流,才打开了这个心结。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于他象是一张白纸,你在纸上写下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然后成为什么。

除了父母之外,老师是孩子最为信任、敬仰的人,孩子的大多数认知、知识,都来源于老师。

韩愈在《师说》中言:“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即是说为人师者,应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学业知识,同时为学生解开思想上的困顿、迷惑。

然而,反观当下的一些老师,有的以“爱”为名,不谨言行,伤害学生而不自知;有的借题发挥,不知克制,宣泄个人情绪;有的德行有失,霸道独断,欺凌弱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教师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教师育人是天职,在育人之前首先应该充实提高自己。

4

实施素质教育的提出,由来已久,它包括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人师表,自身不端,三观不正,贻误的是子弟一生,影响的是家庭、社会和国家。

对于婷婷遭班主任辱骂,学校政教处回应“这是爱孩子”。

我们当家长的不可否认,老师严管学生,确实体现的是一种厚爱。

我们也希望孩子在不听话时,该打该骂都交由老师定夺,要求孩子不要有玻璃心。

但是,骂并不等于爱,批评也不等于辱骂!

虽然自古就有“打是亲骂是爱”、“黄金棍下出好人”“严师出高徒”等教育观的支撑,但凡事有规则、有尺度、有底线,教育亦然。

人身攻击,人格践踏,反复辱骂,引导众人一起施行语言暴力……这些行为很显然已严重越线。

哈钦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通过打击学生的信心,辗压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感受不到一点爱、一丝尊重,还美其名曰激励教育,可见实在是无稽谬论。

今时不同往日,时代在进步,孩子的思想在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

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老师在批评教育孩子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在批评中要注重公正性、准确性。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三观”的形成期,对于不公现象尤为反感,他们认为有错受罚,天经地义。

但如果是受到误解或冤屈,就一定会抵触、反抗,极易造成扭曲性的心理伤害。

第二,在批评中要带有共情心。

孩子犯错,总是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其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愧疚和不安。

批评时要注意与学生保持同理心和共情心,保护他们的自尊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心服口服。否则,在孩子不服气的心理下,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第三,在批评中要注重动怒与制怒的平衡。

批评教育孩子,脾气好了、语气轻了,孩子会当耳旁风;态度凶狠、话语不好听,又会让孩子承受不起。

老师要注意情绪的掌控,摸清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对“脸皮薄”的采取先轻后重,对“老油子”采取先急后缓。因类施教,既要有不怒而威的底气,又要有怒气冲天的虎气,收放自如,制动有度。

第四,切忌带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式打骂。

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其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适度打骂并非不可,用文明的方式打一打手板、骂一骂,孩子和家长都不反感,能够接受。

但是带人格侮辱、人身伤害的行为,已属于校园霸凌的范畴,需进行治理。而教师更不能以“爱”之名,行欺凌之实,更不得引导性的进行欺凌。有此行为的,应予严惩,以示效尤。

THE END

用心生活、用力工作、用情码字,

愿以爱传递温暖,文字解语人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骂≠爱,批评≠辱骂!老师,您“爱学生”的方式真得改进了

    1 近日,一名13岁女生婷婷遭受班主任辱骂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很难想象,从6月14日至7月5日,仅半个多月时间里...

  • 学会爱自己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爱自己? 因为,当您学会爱自己,您才会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孩子;当您学会爱自己,您才会用爱自己的方式去爱...

  • 《非暴力沟通》阅读笔记三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 1.道德评判 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别人。 语言使...

  • 如何合理奖惩孩子

    1. 做得正确的事情,要及时表扬。 2. 辱骂和批评是不同的。辱骂只能发泄情绪,于事无补。正确的批评方式应该是指出...

  • 面对,改变

    走进互加,聆听教育!改变方式,从爱而终! 面对学生,我们有多少老师是用心表达爱,用爱来浇灌学生的? 面对自己的儿女...

  • 我们的教育工作缺点什么?

    周三早上7:00刚过,一学生家长闯入校园,边走边骂,自己孩子丢了钱,老师偷了孩子的钱,还有辱骂老师的话。早...

  • 读书笔记——并非只有“师爱”才会催生教育(摘录)

    “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爱只...

  • 你被母亲“骂”过吗?

    昨个案中 陈英老师:“我妈又骂我了、整天骂我” “殊不知恨铁不成钢” 那个年代“骂”是她们表达爱的方式、用“骂”来...

  • 李彥宏应对泼水事件,“大人物”的从容与“小人物”的极端

    你不喜欢一个人,可以有很多表达方式,可以批评、可以揭短、可以争辩,关起门来骂两句也可以;但公开的诽谤,辱骂、攻击,...

  • 无语

    为什么对学生很凶的,总是否定学生,总是骂学生的老师被校长表扬?为什么对学生温柔、耐心,有爱心,尊重学生的老师被校长批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骂≠爱,批评≠辱骂!老师,您“爱学生”的方式真得改进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n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