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作者: 开心果子 | 来源:发表于2022-11-11 15:17 被阅读0次

之前在对于梁总文章的思考中对于“自我实现预言”的认知产生了模糊认识,相似的还有“期待理论”、“比马龙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证预言:人会主动地根据个人的期望,作出相对性的思想及行为反应,而使期望得以实践。

期待理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理论的公式说明,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比马龙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在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写到: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方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忽然想到我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对成长的认知一变再变,认为一直在升级,这何尝不是滤镜的效果呢?

我在个人成长的认知层次几度变化,不断提升。今天,又是一次提升。

从最开始相信经验主义,社会上大批出现成功学大师,讲自己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历,甚至大肆宣扬只要你报名我的课,只要你跟我做,你就能成功。

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听懂掌声。”

仿佛这些经验用之四海皆准,可是如果这是事实,成功如果可以复制,那这些成功就完全可以流程化标准化,甚至做成流水线模式。

物以稀为贵,任何可以做成流水线生产的商品,都会变得不值钱。

而后,对成长的认知回归到自己,回想自己成长的经历,老师父母,学校家庭,教会我最多的就是克服缺点,在学习上要查缺补漏,在生活上要注意不能逾越,要能够自己独立生活,要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生怕以后我自己过不好,要把我培养成全才,甚至还经常把“木桶理论”挂在嘴边,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根短板,你能够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你的短板弱项,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哈。

但是,到了社会上你才发现,家庭和学校带给我们一套教育,社会带给我们一套教育,而这两套教育恰恰是相反的。

在社会上,你看到的都是别人闪光耀眼的一幕,看到别人有很多特长,看到别人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各种成就。

进了公司更发现,这个社会没有人在乎你的缺点,在乎的只有你的优点长处。

这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在团队里你只需要把你最擅长的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至于你的缺点会有其他人来弥补,你的缺点可能正是团队里其他人的优点长处。

我又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天赋,探索自己的优点长处,来适应这个社会,企图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天赋解读,性格测试,能力测试,八字解析等等的方法想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搞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起步已经晚了,不断在克服焦虑中想要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想来想去才发现天赋也好,命运也罢,定位也好,特长也罢,都不是想出来,也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去做,才能有所谓的天赋和特长。

想明白这点的人,样样都非常勤奋,找不到方向的人可能有些战术上的勤奋,虽然战略上差一些,但是已经超过了相当一部分人。

而通过勤奋找到方向的人,就从战术上升到了战略,由术及道,这些人已经是属于二八原则里的百分之二十。

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飞速进步,个人学习成长的速度,仿佛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变革的速度,更是出现越来越多的高手。

再次将个人成长的目光聚焦到时代的发展上,行业之间的差距已经呈现二八分化的现象,有些行业越来越快的被社会淘汰,当初你的优势你的选择,你的经验仿佛失去了效果。

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除了我们个人奋斗,我们给要了解头部理论,进入行业的头部,去头部行业,去价值区成长更有意义。

五道口的房子和鹤岗的房子,哪怕是同一张图纸,同一批施工队,同样的材料,价值也是远远无法相提并论的。

关于头部理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

今天看到更为升级的对于成长的认识,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滤镜”,我们看待世界、研究世界时,往往被“滤镜”所影响。

想想刚才思考的思路,不正是一层层的滤镜带来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吗?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而我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对世界的认知变了又变。

这个滤镜我更愿意称之为底层思维,底层思维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对于成长的认知,终究还是需要回到自身。

成长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名师指路,还得自己来悟。

最后还得落到自己头上,自己来悟。

我是徐徐儒生,栩栩如生的谐音,徐徐是慢慢的意思,儒生是一种学者的身份,一种儒雅的气质,一种终生学习的追求。希望我能一起学习,终生精进,慢慢成长,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1 周末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对着电脑,不断的询问我这文件怎么编辑,那软件怎么操作,我在一旁尽量耐心的回答。 之所以...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很多朋友问我这几天发生了什么感觉我突然不一样了,我突然想起了慧萍老师说的学习的层次,慧萍老师有讲过一个叫学习前看山...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有名人曾道三个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看到这句话,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不由得写了出来。 看到这句话突然间想到了,大家常说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看山是...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生命需要自在地聆听,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生命不需要斗争,我们只要带着一颗慧心,用禅的智慧来看待人生问题,那么...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你问我什么叫长大,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长大是个很厉害的样子,长大代表着成熟、稳重、包容……长大应该是美好的,不是有...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注册了简书,在这里写文,初始目的很简单,很纯粹,就是安静地好好写,多写,锻炼文字,满足表达的欲望,提高表达的水平。...

  •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之前在对于梁总文章的思考中对于“自我实现预言”的认知产生了模糊认识,相似的还有“期待理论”、“比马龙效应”和“皮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nz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