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芳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广东佛山
1 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学生时代就喜欢上张爱玲,仅仅是因为她的那句名言: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多美的句子啊!
点燃我那颗少女心中的无限遐想,我像期待着诗和远方一样,期待着那个人的出现。
我无数次幻想着: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然而,正如23岁的张爱玲所说:活在这个世上,没有一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一语成谶!张爱玲用一生在寻找爱,可终其一生,她也没有真正得到过她想要的爱。
张爱玲当学习完《生命铁三角》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课程,再回看张爱玲的一生,我发现:原来,她一生中的很多答案,都在这里。
张爱玲与她的生命铁三角
张爱玲有着高贵的血统。
李鸿章当年将女儿李菊耦许配给了张佩纶,生下了张爱玲的父亲张延重。
张延重是个属于遗少型的少爷,眼睁睁地看着家族衰败,目睹乱世的到来。
她的母亲黄逸梵,是那个年代千万个可怜女子中的一个,父母早早离世,被迫接受了自己并不如意的婚姻。
再加上婚后的感情不和,以及张廷重招惹桃花的行为,黄逸梵在张爱玲四岁时离开了家远赴国外。
10岁时,张爱玲的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跟随父亲生活。
张爱玲与家人父亲再婚,继母对她并不好,在一次继母的挑唆下父亲动手狠狠地打了张爱玲,并把她关进一个小房子里。
她染上了很严重的痢疾,可父亲并没有管他的死活。
她终于逃出了那个家,投奔自己的亲生母亲,母亲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生活拮据。
母亲也曾鼓励她上学,鼓励她接触西洋文化,做一个淑女,但没过多久母亲跟着一个男人去了欧洲,丢下张爱玲一个人自生自灭。
倔强的张爱玲不得不弃学,开始投稿赚取稿费以维持生活。
出名要趁早啊!
受父亲风雅能文影响的张爱玲,张爱玲从小奠定了很好的文学基础,培养了她的文学嗜好。
不久之后,她的《沉香屑》面世,一夜之间闻名上海。
《沉香屑》在张爱玲的原生家庭里,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不幸。
张逸梵的不幸,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张爱玲造成了不幸,张爱玲的童年是忧郁的,母爱的缺失让她成为心灵上的单亲孩子,父亲的忽视使张爱玲变成了心灵上的孤儿。
没有得到过爱的人,如何懂得爱自己、爱别人?
“爱”这个词,无论对张逸梵又或是张爱玲,亦或是对张家所有人来说,都是遥远而面目全非的。
没有的,便会渴望去拥有,缺失的,总想着找补回来。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爱玲一生,都在感情之路上寻寻觅觅、跌跌撞撞,不是“得不到”,就是“已失去”。
2 世界虽大,却无以为家
《培养自信心》课程中,老师提到了影响自信心的四大因素,张爱玲就占据了三条。
但归根究底,最根本、最深远的影响因素,还是来自原生家庭。
在那个高门大院里,虽然人口众多,但又有谁能与张爱玲有入心的交流呢?
张爱玲的童年成长是孤独的,也造就了她孤寂、冷傲、不爱言语的性格。
她从来都是独来独往,不与人交往。
上学期间,她从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总是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沉默得令人遗忘。
偶尔即使说点什么,身边的同学也常常觉得听不懂。
而对她来说,许多事,也不必与人言。
父亲再婚时,继母送了一箱旧衣服给张爱玲作为见面礼,被张爱玲骂了半个世纪。
张爱玲在《童言无忌》里写道:
“有一个时期在继母的统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
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
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
从母亲离开,到父母再娶,对张爱玲来说,世界虽大,却无以为家。
从父爱母爱的缺失,到佣人们重男轻女的玩笑话,都让敏感的张爱玲怀疑自己是不配得到爱。
从家庭的衰败,到穿不完的继母的旧衣服,让张爱玲在自卑且压抑中成长。
旧衣服给她的“憎恶和羞耻”,让她陷入严重摧残心灵健康的负能量层最底端,低到不能再低。
张爱玲与胡兰成正如她遇上了胡兰成: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再来说说,张爱玲的心灵成长阶梯图。
心灵成长阶梯图中,价值是上三层中非常重要的一层,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做了价值的选择。
于是,张爱玲选择了胡兰成,他,就如同她命里的劫数,必然会出现,必然要经历。
人生如果重来,她未必会有另外的选择。
当一个渴望被爱的女人,碰上了一个擅用糖衣炮弹的男人,他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温暖,颇费心思地讨她的欢心,又那么有才华,再孤高的张爱玲想必是无力抵挡的吧?
但也许,胡兰成是真的懂张爱玲的,懂她外表的清冷,懂她内心的孤独,懂她每一个文字,懂她每一个作品,至少曾经是。
曾有位老师对我说:
有才华的女人内心注定是孤独,她对另一半的追求不仅在物质和精神上,还有灵魂上的。
然而,曲高和寡,找到一个与她内心产生共鸣的人很难,而恰恰这个灵魂上的需求将会大于一切。
张爱玲找到了灵魂的伴侣,幸?亦或不幸?
漫长岁月中,寻得一人心,实在不易。
张爱玲在婚书上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9个字,包含了张爱玲对未来的所有期许,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可事与愿违,风流成性的胡兰才,先是诱惑了护士小周,后又勾搭上了寡妇范秀美,张爱玲千辛万苦一路寻到温州,却看到胡兰成跟别人你侬我侬。
这个曾经将她捧为民国文学女神的男子,后来一度视她如敝履。
张爱玲也以一句“我将只是萎谢了”,结束了这段让她饱受折磨、心痛的爱情。
这段感情成就了她创作的鼎盛时期,让张爱玲在灵魂上爱到才华横溢,在精神上也爱到一穷二白。
3
佛陀释迦摩尼说过: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可胡兰成教会了张爱玲什么呢?
她与赖雅的结合,不少人替她感到惋惜,一个年长张爱玲29岁的美国三流作家,负债累累,年老体衰的他还拖着一身疾病,他能给张爱玲什么呢?
我想,那是——安稳的爱。
这是赖雅唯一能给到张爱玲的东西,虽然张爱玲也清楚,这份爱会随着赖雅年迈而多病随时离去,但是——活过,爱过,足矣。
张爱玲与赖雅在张爱玲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桑弧。
这是一段从未被张爱玲亲口承认过的恋情,直到她的《小团圆》发表,大家才知道竟是深爱过的。
胡兰成虽然离开了张爱玲的生活,却给张爱玲遗留了一堆政治问题,使她一度穷困潦倒,陷入极糟糕的生活困境,给她的写作事业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是桑弧的出现,挽救了身处泥泞中的人张爱玲,拽她出泥潭,抚慰了张爱玲内心的伤痛。
张爱玲借九莉对燕山发表的感触说,她对他是初恋的感觉。
她是喜欢桑弧的,喜欢得小心翼翼,喜欢到不敢开口提任何要求,而她内心的骄傲也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勉强。
她再也不奢望所谓的现世安稳了,与桑弧她想要的只能是一种体验和一份温情。
张爱玲才华并没能挽救张爱玲的自信,她最终也没能勇敢地面对这段感情,内向拘谨的桑弧面对这样一位才女,内心也不敢有任何奢望。
这是一场注定无望的爱恋,她设想的和他有关的未来,终于落了空。
张爱玲选择孤身一人去了美国,以抛亲绝友的孤绝,换来了后半生与世隔绝的清净。
人生总是会有很多遗憾,不是在对的时间遇错了人,便是在错误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
我时常在想,如果桑弧先于胡兰成出现,结局会不会不同?
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环境造就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张爱玲的生命铁三角的缺失,使得她成年后渴望有一份美好的爱情,能够给予她温暖。
恰恰是这份渴望,让她忘记胡兰成是名副其实的“渣男”,让她错过了桑弧青柠檬水般的“初恋”,让她忽略了赖雅是连稳定生活都无法给予她的“贫困户”。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张爱玲一生,都困在原生家庭魔咒里,童年里失去的东西,她穷极一生在茫茫人海中寻寻觅觅,历尽坎坷,终究还是一场空。
对于天生才华满腹的张爱玲来说,原生家庭的伤痛,最终转化成不朽的作品,流传于世,也算是不幸中的圆满。
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如果摊上一个千疮百孔的原生家庭,将是人生的灾难,我们很有可能既无法获得家庭的幸福,也没有能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
惟愿,世界上多些懂得爱的父母,少一些童年不幸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或许无法成为才华横溢的成功人士,但只要我们给足爱,给足童年的温暖,他们依然可以用普通平凡的努力,过上幸福的人生。
而这份幸福,是无数才华满腹的人,终生渴望而不得的遗憾。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网络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