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所谓的“周行人”,指的是掌管周王室国家对外事务的官员;而其中的“卫侯”,则指的是卫文公,即春秋时卫国的一位国君;“却”这里有阻挡、的意思。这样一来,题目“周行人之却卫侯”的意思就可以翻译为:周王室掌管国家对外事务的官员,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天子尊严,而对卫文公采取措施加以阻拦的行为。至于“周行人”为什么会这样做,韩非认为那首先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懂得“明主之道”,所以才导致臣子们有了那样的一番行为。
而关于这个“明主之道”,韩非经文曰:“明主者,鉴于外也,而外事不得不成,故苏代非齐王。人主鉴于上也,而居者不适不显,故潘寿言禹情。人主无所觉悟,方吾知之,故恐同衣同族,而况借于权乎!吴章知之,故说以佯,而况借于诚乎!赵王恶虎目而壅。明主之道,如周行人之却卫侯也。”首先关于这段经文中的几个人物:苏代,战国时东周洛阳人,纵横家苏秦的弟弟,合纵政策的鼓吹者;潘寿,人名,生平不详。禹,这里指的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方吾、吴章均是人名,生平不详。赵王,这里特指赵孝成王,名丹,战国时赵国的国君。
翻译过来,韩非这段关于“明主之道”的论述说的是:作为明主,首先要借鉴国外的经验!然而,对于国外的事情如果借鉴不当的话,则还是不能成功。比如就出现有像苏代那样批评齐王不信大臣的故事。其次,作为明主,同时还要借鉴上古的事情!然而在这个方面,如果一味听信隐士的话而借鉴不当的话,则还是不能使自己成就明主美名的。比如这方面就有潘寿谈论夏禹传位故事的事。显然,历代大多数的君主对这些是一无所悟的,而方吾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才提到了古礼上所说的穿同一服装的人不坐同一辆车子,以及同一家族的人不住一起的事情,更何况把君权随便转让给别人呢!吴章也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他劝说君主连假的爱憎都不能表露出来,更何况是把真情流露给人呢!赵孝成王厌恶老虎眼睛,结果便受到了蒙蔽。故而最后韩非总结说,所谓“明主之道”,就像当初周天子懂得“明主之道”,所以才导致了周王室掌管国家对外事务的官员,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天子尊严,而对卫文公采取措施加以阻拦那样的一番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