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允炆:有一种仁爱,叫百万人陪你一起死

朱允炆:有一种仁爱,叫百万人陪你一起死

作者: 东林磊磊 | 来源:发表于2022-02-22 20:05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年度进阶营第353篇(字数2770),累计字数565200。

建文元年,皇帝朱允炆下达了一道圣旨。

这是一道著名的圣旨,它给后世留下了三样东西。

一个新皇帝。

要了上百万人的命。

一个千古之谜。

不幸的人

公元1377年,朱允炆出生。

这是一个含着金钥匙,不,是18K兼999超级钻石钥匙出生的人。

原因只有一个,他的爷爷是超级猛人兼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爹是太子朱标,也将会是明朝第二任皇帝。

经历了老朱同志几十年劳模般治理国家,大明王朝蒸蒸日上,四夷臣服。

没有开疆拓土的危险,也没有掌握朝政的压力,老爹朱标宅心仁厚,皇孙朱允炆无忧无虑度过了几年的童年时光。

在他的眼中,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没有饥饿和贫穷,每一个人都对他彬彬有礼,礼爱有加。

由此奠定了朱允炆的处世哲学:善待每一个人。

但现实总比理想早一点到。

很快,他的完美世界里第一个悲剧来了。

朱标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他爹朱元璋,他从不滥杀无辜,敢于为死在他老子刀下的人平反,虽看似憨厚,却坚韧到极点,并不犀利的眼神,也同样让人瑟瑟发抖。

单凭这一点,朱元璋就认定了这个接班人。

可惜,朱标有一样东西无法超越他爹,岁数。

他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面,即便是皇帝,也无法改变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出于对朱标的喜爱,朱元璋秉持以往的霸道作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皇孙朱允炆确定为接班人。

幸福的童年时光结束,朱允炆,你稚嫩的肩膀将扛起整个帝国。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21岁的朱允炆继位。

反正是交给你了,能不能扛得动我就管不了啦。

我相信,这是朱元璋死后的第一个想法。

三个书呆子

也许是担心朱允炆不能很好的管理这个国家,朱元璋给这个孙子留下了三个治世之臣,方孝儒、黄子澄、齐泰。

当然,这只是朱元璋个人的想法,事实证明,这三个人忠于国家、不怕流血牺牲,坚决不当汉奸。

可歌可泣,但三人都是书呆子。

治理国家,勇气和坚韧固然重要,但智慧和变通也同样不可缺少。

但这三个人就偏偏缺少最后一样。

致命缺陷由此形成。

朱允炆登上皇位不久,面对几位藩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自己的叔叔,各自领兵保卫边境),询问三个人该怎么办?

藩王历来都是封建王朝的隐患,拥兵自重,经济上自给自足,朱允炆善良,却也不傻。

没想到,方孝儒直接给出了建议,革除。

大错铸成。

其实大家的想法没错,赵匡胤也曾杯酒释兵权,和平解除才是上上之策。但方孝儒书呆子精神发作,他认为,这些人都是皇室子孙、朝廷大臣,只要圣旨一道,就应该无条件服从,交出兵权。

世上的事,有时坏就坏在应该上。

大多数藩王秉持着应该的精神,皇帝说应该削职为民,立马第二天就自觉变成老百姓,谁让人家昨天还是侄子,今天变成了皇帝呢。

可偏偏有一位藩王认为不应该,大大的不应该,他是朱允炆的四叔,朱棣。

权力的斗争从来没有双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朱允炆让交权,朱棣不交。

这位四叔明白,交了权的藩王,别说落地的凤凰,连鸡都不如。

既然谈不拢,只能打了。

靖难之战就此开始。

朱允炆选择耿炳文担任主帅,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事任免。

耿炳文是朱元璋时代的将领,尤其擅长防守,在明朝初期那个名将辈出的时代,耿炳文并不如徐达、常遇春等人星光闪耀,但在朱元璋“狡兔死、走狗烹”的思想下,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屠刀之下,只有耿炳文和极少数的几个武将活了下来。

这其中的理由不言而喻。

擅长进攻的将领都被杀了,但耿炳文擅长的是守城池,即便他有反心,也没见过有哪个叛军是以防守夺取天下的。而如果有外敌来犯,这个特长刚好可以保家卫国。

朱元璋,真实不服你都不行啊。

耿炳文带着他的特长上路了,跟着他一起上路的,还有朱允炆的一道圣旨,内容很简单:不许伤害我的叔叔。

致命一击,是朱允炆自己给自己完成的。

打仗却不让伤害对方的主帅,耿炳文带着满脑子的问号出征了。

迎接朱棣的,是明朝第一防守悍将,与预想的一样,耿炳文并没有打退朱棣,在这位最能打仗的皇子面前,耿炳文没有占到便宜。

但人总要干一点自己擅长的事,耿炳文干脆退回到了城池,你来攻吧,防守才是我的长项。

朱棣没办法了,几个月没有前进一步。

耿炳文的想法很简单,但却超级实用,朱棣是叛军,粮草供应是最大的问题,各地的财政部门都是效忠于皇帝的,所有的粮草耿炳文可以随意调取。

朱棣不一样,几个月的消耗,基本已经达到了他的极限,没钱没粮,鬼才跟着你造反。

就在决定胜负关键的一刹那,耿炳文和朱棣就像两个比赛水下憋气的选手,眼看着朱棣选手马上就要翻白眼,朱允炆的书呆子三人组给他递了一个氧气瓶。

他们建议,鉴于耿炳文长时间无胜迹,应该换李景隆担任主帅。

如果他们能多活600多年,就可以看到电视剧《潜伏》中的台词: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朱棣命不该绝,在绝望之时,上天为他送来了白痴将领李景隆。

而李景隆也没有辜负白痴这个称号,他马上放弃了耿炳文的坚守战略,全军出击,第一次40万,第二次60万,100万军队全军覆没。

善良的人

朱棣纵马俯视着京城,进入这个地方,就可以当皇帝,号令天下。

他也同样不会忘记,在这场战争中,自己无数次险些丧命,但对方的军队都因为那道“不许伤害我叔叔”的圣旨,而让朱棣即便面对亮闪闪的刀,而依然可以从容不迫的撤退。

现在,朱允炆的军队全部被我消灭,这座皇宫,马上就要换主人了,老爹,你在天之灵,就原谅我这一次吧,因为,你的儿子,夺了你孙子的江山。

此刻,皇宫内,朱允炆已无计可施,信错了书呆子三人组,又用了一个最白痴的将领,自己还下了一道愚蠢到极致的圣旨。

无力回天,还能怨谁呢。

朱棣即刻下令搜捕朱允炆,活的死的都行,只要人在就可以。

但事情偏偏就不如人意,活的死的都没有,搜遍皇宫,也没有找到朱允炆。

一个千古之谜就此产生,朱允炆的下落从此无人知晓。

史书记载也是五花八门,有说化妆成和尚跑了的,有说提前挖好了地道跑了,总之,失踪了。

但无论是活不见人,还是死不见尸,除了给朱棣心里添了一个堵之外,都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朱允炆是失败者,胜利者是他的叔叔朱棣,是那个他不想让任何人伤害的人。

但此刻,朱允炆才明白,自己的这份善良是那么的愚蠢,因为他的这位叔叔,永远也不会下达一条“不要伤害我侄子”的命令。

朱允炆的一生,有幸福的童年,无忧无虑,皇权保护下,让他的世界充满着美好与善良,这里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和蔼可亲。

他的老师,都是国家的治世能臣,他接受的是这个国家最好的教育,但可惜少了一样,挫折。

反观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不是嫡长子,出生时恰逢朱元璋起兵反抗元朝统治,没有特权,没有温情,更没有重视。

朱棣耳濡目染的只是行军打仗的杀戮,你争我夺的阴谋,生存,才是他考虑的事情。

单纯与善良,碰上狡诈与冷酷。

孰胜孰负,一目了然。

朱棣算不上好人,但在他的统治下,明朝再一次发出了耀阳的光芒,编著《永乐大典》,七下西洋,万国朝拜,这些壮举,让他在古代无数帝王中依然可以傲立群雄。

历史选择了朱棣,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朱允炆是一个好人,但也仅仅是一个好人而已。

这个世界是黑暗的,好人朱允炆,你永远不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允炆:有一种仁爱,叫百万人陪你一起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tn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