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当前食品产业技术的发展来看,食品的产量已经不再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瓶颈,适销对路的食品更加需要安全可靠的质量保证。换句话说,消费者希望购买具有安全和质量保障的食品,而生产者也希望通过渠道证明自己食品的安全可靠性。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受到生产、加工、物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立可靠可信的食品溯源体系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手段。
众多周知,溯源就是追本溯源,探寻事物的根本、源头。溯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覆盖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食品终端销售等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一旦食品质量在消费者端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溯源来明确事故方相应的法律责任。
自2010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开始启动建设。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了计划用三年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追溯体系建设的规划标准体系得到完善;2017年10月,原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一系列法规、政策及指导意见中,均提及了“追溯”这一质量管理的重要概念及手段,国家多溯源体系的关注从政策上提出了具体要求,近日,根据商务部表述,“十三五”(2020年)末,争取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系统覆盖到所有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并涵盖肉菜、禽畜、水果、水产品、食用菌、豆制品等各类食药品。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食品溯源系统基于集中式数据库技术,通过条码溯源,一般只能追溯到生产企业,未深入到全程质量安全追溯,尤其缺乏消费者所关注的生产信息及产地环境信息,加之标准不统一,推广应用难度很大。
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其分布式的共识机制,公开透明的记录、传输及不可篡改的存储,为基于区块链的各种应用提供了目前最为可靠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并且给传统溯源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与传统技术实现的食品追溯系统相比,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追溯系统在前端没有区别,都是依靠网络,借助射频装置、物品指纹及识别装置、各类应用传感器和各类信息采集终端等完成各类数据采集。二者的区别在于后端,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区块链能够实现去数据库化。
所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溯源系统中,在技术上不止是将过去传统的产品溯源系统改为基于区块链底层协议支持的中心服务器平台,而且要提供一个各方弱中心化的数据和信息互动网络。在这一网络中,零售商、批发商、食品质量检测机构、种子商、农户、以及提供融资信贷的金融组织都可以通过链上实时共享数据,通过链上账本、身份验证的严格加密特性以及链上的各种接口享受区块链带来的便捷、高效和信任增强,同时这些节点为了提高对这些权利的享有程度,也都肩负着共同维护数据可靠性的义务。
综合来看,区块链在溯源流程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技术方面,通过区块链为溯源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保障了数据的真实可追溯;应用方面,智能合约在应用层面会成为帮助解决溯源的关键问题,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生态层面,区块链技术可以真正打造多中心、按劳分配、价值共享、利益公平分配的自治价值溯源体系。
除此之外,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完整的收发货过程的信息,并且这些过程中的交易信息具有集体参与者共同维护且不能被篡改的特点,有效地防止了物流信息丢失等相关问题。而且,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信息的完整记录全过程,能全面掌握供应链交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交易信息,掌握商品的流向和数量,进一步阻止窜货行为。
如今,区块链技术在溯源方面的探索不断加快,并且取得了很多开创性的成果。2017年11月20日,由区块链技术打造的、可溯源、可追踪食品防伪信息的赣南脐橙“链橙”,正式登陆中粮旗下电商平台我买网;2018年2月14日,沃尔玛利用IBM提供的区块链平台验证了食品中可溯源的可行性;2018年3月8日,家乐福表示,将扩大以区块链为基础的食品追溯计划;2018年618期间,京东全球购通过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商品溯源系统。
当然,技术的进步终究只是手段,溯源关乎到人们的健康与社会稳定,这里还离不开政府的介入来保障,在防伪打击假货层面,区块链溯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如果没有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检验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管机制配合,一切都是空谈。一旦发现商家上传的数据存在造假,必将通过法律手段严惩不贷,同时利用区块链溯源配合相关部门及时进行问题商品的精准召回,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防伪溯源,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执行效率。
民以食为天,因为溯源,区块链将会会让食品消费更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