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几则对话:
1.“你这辈子杀猪,下辈子就变猪” “那么,我这辈子杀人,下辈子就还能做人咯!”
2.你说你在开车,是用耳机接的我的电话。我说,你一定在撒谎,因为我才问过你妈妈。
3.“您好,请问您姓焦吗?”
“你他妈才姓焦,你全家都姓焦!”…………(姓焦?性交?)
4.“广播通知,广播通知!今年五一放假期间,学校两个图书馆全部开放,全部开放!”
……全部?全不?开放还是不开放啊?
5.夫妻准则:第一条,媳妇说的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媳妇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6.罗素的理发师悖论
奇怪小镇有唯一的理发师,他有一个理发原则: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有好奇的人就问理发师,他应不应该给自己理发这个问题。
如果理了,自己就属于给自己理发的人的范畴了,按照条件就不能给自己理发。如果不理发,自己就符合不给自己理发这个理发的前提条件。所以陷入了两难境地。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
7.鳄鱼困境
一个鳄鱼偷了一个父亲的儿子,它保证如果这个父亲能猜出它要做什么,它就会将儿子还给父亲。那么如果这个父亲猜“鳄鱼不会将儿子还给他”,那会怎样?
8.说谎者悖论
一个克里特人说:“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然后这个克里特人问听众他上面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这个悖论出自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克里特人伊壁孟德,使得希腊人大伤脑筋,连西方的圣经《新约》也引用过这一悖论。
对克里特人“我说这句话时正在说慌”不可判其真亦不可判其伪。
当语言和逻辑巧妙结合,就有了很多悖论和歧义了,下面我逐一分析。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一、六、七句中,回应者就是按照说话者的逻辑类比或者设置陷阱让说话者自身逻辑矛盾。
具体分析,第一句有三点要注意:
其一说话者本身因果逻辑就不成立。这辈子杀猪和下辈子变成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有没有下辈子不得而知。
其二,就类比逻辑来说,反击者是有漏洞的,猪是牲畜,人是同类,杀猪是屠杀牲畜,你可类比杀羊杀狗杀任何牲畜,不能类比杀人,杀同类。其次人杀畜牲变畜牲,是降等次遭恶报,而人杀人,应该是同级变化,没有受惩戒的意思。(现实中是有现实报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除非我你是正当防卫或战场杀敌)
其三,语言攻防启发:反驳的关键是快速回击,用别人的原句式和逻辑,换词越少越好。
再说理发师悖论,所有符合理发师剪发的条件的所有人是一个集合,理发师给这个集合施加动作,但问题就在于他自己属不属于这个集合,他本不属于这个集合,可是他一旦不对自己施加动作,他就属于这个集合。按集合描述他又应该给自己施加影响。
最后他对自己施加动作或不施加都不是,这就应该回到当初这个集合的描述是否科学,不给自己理发的人具有不确定性,这和集合的元素应该具有确定性是不相容的。
解决理发师悖论的根本是,这样一个理发师本身就不存在。他的理发条件也就无从说起。
二,以谎言对谎言
材料三和四是语音歧义。其他的开车谎言和真假话有悖论的思路,都是回击者是以谎言对谎言。反击者,后发制人,一击必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