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友拾忆六

战友拾忆六

作者: 滴水皈依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17:19 被阅读0次

序:我们八连的各地知青、老职工、下放改造人员、和军人干部等共有577人,这还没有算上家属和孩子们,可谓是一个大连队。我想,八连很大,离团部也是最远,最艰苦。但是在二千万知青队伍当中,只能说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滴水见世界,战友们的拾忆弥足珍贵,所以一定要把它保存下来。

女战友常淑兰忘不掉的片段

我是70年7月到八连的北京知青。

当时正是紧张的麦收,大家先一起参加麦收。在地里干活时,我找厕所,班长说到渠里随便,我一个姑娘,第一次尴尬地在无遮无挡的野外,像动物一样蹲下去,恐怕遇到另一个也要方便的男生跑下来。

当吃早饭时,我举着脏兮兮的手说要洗手,班长说就这么吃吧,怕什么,赶紧吃,吃完马上干活,否则干不完。

老师教的要讲卫生,饭前要洗手,好像在这里都被废除,我只好伸着脏手抓窝头。

最难忘的还是收工后去食堂,炊事员一揭笼屉,轰的一下飞起无数只苍蝇,黑压压一片,我们就在苍蝇嗡嗡飞的环境下吃饭。

吃饭时蹲在地上,饭碗也放在地上,没有桌子。

还有又黑又大的蚊子,吃顿饭,腿上胳膊上就被叮起好几个大包,又疼又痒,我真想哭。

有一次,我和排长赶着牛车去地里拉东西,坐在车上吱扭吱扭挺舒服。过地埂时牛车一颠,把我腾地一下颠下去,就摔在牛的后蹄不远,差点被牛蹄子踢一脚,吓得我魂飞胆丧,从此,我看见不管是牛车、还是马车就害怕得不敢坐。

我在伙房还帮过厨,干的是把食堂的红薯干加工成红薯面,把红薯干里的鸡毛、土疙瘩、干鸡屎、烂纸、破布条捡出来。一边捡着一边想,这红薯面真脏,可是吃饭时我也只好吞进肚子里。

我还放过猪,猪没有集体概念,一放出去就四处乱跑,有的猪还会游泳,你到这头赶它,它就游到那边,追得你累死也赶不回来。把猪赶回圈,还要挑一担担猪食喂它们,看它们吃得肚圆,仿佛比我们吃得饱。

有关衣服的片段,常淑兰:

兵团是供给制,我们穿的衣服就叫 “ 兵团绿 ”,不是正规军的布料,是我们兵团战士自己纺织的粗布,洗几遍就掉色,变成灰不拉几的颜色,还不结实,容易破,所以又设了缝纫员。

几年兵团的衣服,男男女女都是一个样,都是灰不拉几的颜色。

后来,我们的供给制取消,兵团又改为农场,每个人每月拿二十七元工资,女同志比男同志多拿几毛钱卫生费。

这下有钱啦,自由啦,可以自己买衣服穿啦,尤其是女同志,再在地里干活时,放眼望去,有红的、有紫的、有花的、有各种式样,田野里一番好看的景象。

同志们探亲回来,有的战友脚上蹬着翻毛皮鞋,脖子上围着长毛线围巾,肩上挎着漂亮的方包,还穿上了笔挺的耐磨的涤卡裤子。

夏天更是穿上了五颜六色的的确良衬衣,把二十几元钱都花光,还要家里贴补,把城里的气派带过来,在戈壁滩上臭美,不再是 一群 “ 土八路 ”。

是啊,谁不爱漂亮,谁不想往美好自由的生活?

七六年以后,其实早已经开始,战士们一个个都各寻门路,千方百计、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回城去,逃离戈壁滩。

但我们还是忘不掉它,如今,我们常要回去看看,那个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青春年华待过的八连,虽然八连原来的营房都已经倒塌,八连已经荒芜消失,但是八连还在我们的梦中。

还有,和我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哭、一起笑的战友们,我们再次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我们一次次组织聚会。

我的班长一笑两酒窝的胡春玲、我的呼市战友牛秀英、能说会道的北京知青王敬民、女中豪杰小副官许喜兰、还有满都日花大姐,巴布大哥等等战友,你们都好吧?我想你们,我忘不掉你们!

北京战友卢鹰《炕》

我们的宿舍,是我们自己脱坯砌炕,在1970年新建起来的。

一间平房半间大炕,炕上睡八个知青小伙,班长另外睡一张用铺板搭成的单人床。

开始,大家对睡热炕感觉比较新鲜,晚上还可以在大炕上打闹、摔跤、侃大山,没想到只睡了几个月,就把大炕踩塌了。

而且晚上烧炕时,劈柴加太多,会把炕席都烧焦,还有把被褥烧着的。

早上醒来,一个个都嘴角干裂、眼屎糊糊,大便干燥,都上火了。

一尺见方的炕洞口,被我们豁成两尺见方的大洞口,炕道里的灰烬堵满倒烟,像熏耗子一样搞得满屋烟雾,呛得我们流着眼泪、流着鼻涕地乱叫,饱尝小兵张嘎堵烟囱的味道。

第二年,就开始修炕,总也修不太好,凑凑糊糊地睡吧。

第三年,由于在连队没什么好玩的,我们还是会把大炕当做角斗场,在炕上打滚角斗,结果炕面已经千疮百孔,凹凸不平,每个人只好钉一张木板放在炕上睡觉,也不再烧炕,我们只好睡凉炕。

于是,土炕里面成了老鼠的天堂,交配繁殖在我们的身体下面,我们在上面睡觉,它们在下面睡觉。

到了秋天,跳蚤满炕蹦跶,咬的我们浑身大包,每天躺在炕上东抓西挠。

我们想尽办法,在床板上撒敌敌畏、撒六六六、都无济于事,好在,我们还没有得上鼠疫。

后来,连队就把所有的土炕拆掉,每个人发了一个用钢棍焊成的床架,于是,大家才睡上了单人床。

卢鹰《饺子》

1972 年,过年吃饺子,一年吃一次,就和杨白劳一样。

我们光棍男生都喜欢吃饺子,不喜欢包饺子,因为不会包、嫌麻烦。

后来请到几位女战友帮我们,才包出四百多个飘香的大饺子,足足摆满三个大盖帘。我们闻着香味,流着口水,想着明天一早吃饺子,美美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大家钻出被窝,探着头先看饺子,这一看,大吃一惊!盖帘上四百多个饺子所剩无几。

气得我们跑到隔壁的屋子去侦查,以为是他们偷走了我们的饺子,因为那个屋的战士在除夕夜就把饺子吃光,初一早上就没有饺子吃了。结果我们巡视一遍,也没有看到一只饺子。

回到自己的宿舍,再仔细查看,才发现地面上,炕洞里都有洒落的几个饺子,原来是可恶的老鼠偷走了我们的饺子!

我们只好可怜兮兮地叫来司务长,让他看清我们只剩下几个饺子,没饭吃了,才补给我们一些饭食。

结果,这个新年初一的早晨,大家过得郁郁闷闷、一点不开心。

到了晚上,大家越想越生气,越发义愤填膺,都说要报仇解恨。

于是,我们开始行动。

先在屋子里堵上墙角所有的老鼠洞,只留下炕洞不堵。

十点熄灯后,一个战友站在炕洞边上盯着,手里拿着一块木板,等着堵炕洞。

果然,贼偷老鼠一只、二只、三只,鬼鬼祟祟地开始钻出炕洞,只只都是半尺多长,挺着大肚子的大老鼠,肚子里装满了我们的饺子。

眼看着差不多了,我们的领导人大喊一声:开灯,打!

那个拿着木板的战友,立刻迅速地把炕洞堵上。

我们拿着木棍、劈柴、煤块,一齐砸向惊慌失措、到处乱窜的大老鼠。

有的老鼠吓昏了,傻乎乎地跑向炕洞,又被挡着的木板一头撞下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一通乱打以后,有几只老鼠当场被我们击毙,命归西天,解了我们的心头之恨!哈哈!

舟山知青刘云健《梦中的草原》

1971年的夏秋之交,我在家乡沈家门的街上走,看到街上贴着一副大大的宣传画,一个英武的兵团战士骑马挎枪,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草原碧绿无壤,马儿矫健,战士英俊,画面吸引我无限遐想。

我从来没有见过草原,想象着穿上军装,驰骋在草原上,那该是多么的美妙!

当时,内蒙兵团正在舟山招兵,我心头一热,就去报了名。

不久,我就被敲锣打鼓地送上去宁波的轮船。

少年单纯爱做梦,少年的我和一大群被送离家乡的伙伴们,一起兴奋着,热闹着。

我们在舟山这个海岛上,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如今马上要在宁波坐上火车,别提多新奇了!

只是在轮船开走时,我看到父亲在人群里抹眼泪,心里才咯噔了一下,不知此去是祸还是福?

终于,火车也坐过了,毕竟不是玩游戏,该下车了,我们经过几天几夜的旅途也疲惫了,心情平静下来。

到达八连,第二天醒过来,我早早起来,跑出屋子看我想往已久的大草原。

结果大失所望,不但看不到草原,除了连队,连人影也看不到一个。

后来,我们倒是见到了黄河,站在黄河边,看着浑浊的黄河水滚滚涌涌,我们几个舟山兵,想到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回到家乡,不禁异口同声地说:不到黄河不掉泪,到了黄河哭出声。

《小猪的故事》刘云健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的冷,碰巧三间房的母猪集中生了几窝小猪仔,把刚生下来的几十头小猪冻得嗷嗷叫。

我们想尽办法,腾出一间小屋,点上炉子,把小猪放在小屋里,还是不行,小猪们还是冻得嗷嗷叫。

正好我们的高连长来三间房检查工作,他看到这个现象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天我会有办法。

第二天,突然一群老职工家属,每人手里拿着麻袋,来到三间房,一个个跑到猪圈,看见小猪就抓,还一个劲儿地说,是高连长让他们来抓小猪的。

那还了得?这是国家财产!岂能归个人所有?

那时候正在盛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我们的脑子里也是:宁要社会主义的死猪,不能要资本主义的活猪!

于是,为了保护国家财产,我们坚决不让这些想分割国家财产的小人,把小猪抓走。

我们觉得自己都理直气壮,都是革命的好战士,我们是捍卫社会主义正确思想的好榜样!

就是高连长来了,我们也不客气,我们有革命理论,我们要与他据理抗争。

结果,憨厚的高连长,在我们一片激情昂扬的批判声中,只好苦笑着走了。

再后来,社会主义的小猪,真的陆陆续续都冻死了。

看着一只只冻死的小猪,不知道我们脑子里的革命思想是否还正确?

后记:这是最后一篇拾忆,不知战友们可否喜欢阅读?至于内中的滋味,各个战友自己品尝吧。同时感谢提供这几个片段的战友,愿你们都能看到在这里的发表,再重温一遍各自走过的岁月,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有新的体验。

顺便再聊几句,我最近在看一本,知青作家梁晓声在一九九一年写的,长篇荒诞小说《浮城》。我读着笑着,读着思考着,不禁为作家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拍案惊奇,为也是知青的梁晓声啧啧称赞,他怎么那么早就有了洞察社会的敏锐力?不由我五体投地。

这本小说虽然荒诞,但又令人非常信服。小说设想中国一个城市的地域,在一天晚上突然和大陆断裂,漂移在海上,而且是在慢慢往日本靠拢。在这个漂移的过程中,各种人物的惊慌、思考、选择、以及各种荒诞的表现淋漓尽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个漂移的城市,在和日本接壤以后,大家突然之间就是日本公民,马上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享受日本公民的待遇,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自由择业,可以大把地挣钱,结果,谁都不想再回到过去。写小说的背景,正是号召: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有条件的人,有背景的人,都在千方百计地搞出国,不顾一切地捞钱。于是这篇荒诞小说里的人们都在喊:让我们先富起来吧!

相关文章

  • 战友拾忆六

    序:我们八连的各地知青、老职工、下放改造人员、和军人干部等共有577人,这还没有算上家属和孩子们,可谓是一个大连队...

  • 战友拾忆二

    序:读呼市知青 林则群写的文章,意犹未尽,这篇《拾忆二》还是以他的文章为主。 《认字的故事》作者林则群 连里为了便...

  • 战友拾忆一

    序:还是2014年的时候,曾经得到一本作为知青战友聚会礼物的小书,题目叫《深情回眸》。虽然这只是一本很随意的回忆集...

  • 战友拾忆五

    序:记得六连的战友旋子说,有个叫孙金丽的北京女知青,在大白天,和战友于春芳一起去菜地上班。那天正是七月初七,牛郎织...

  • 战友拾忆四

    序:这里有梁宏来战友的二篇文章,请各方的知青朋友们欣赏,也许你们会找到自己在兵团时共鸣的感觉,也许你们还会冒出一些...

  • 战友拾忆三

    序:曾有战友在文章留言说,兵团没有吃不饱的日子。也许有的连队是没有挨过饿,也许有的战友是在后期到的连队。就像我们舟...

  • 忆战友

    一曲清音一段情, 暮年潇洒惜旧影。 久别不识今日面, 鹤颜白发露真容。 诗半阙,酒满盅, 告老渐觉红尘重。 壮心难...

  • 忆战友

    春天,经过你的坟头,看见那顽强的小草努力冲破阻扰它的石头盎然于春风中,想起入伍时你那幼稚的脸庞,让人迷醉…...

  • 忆战友

    人们总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无法停止思考,所以人没法远离梦境 有时,我希望现实就是梦,因为现实很痛,痛到你怀疑...

  • 忆战友

    忆战友战友情谊深似海少壮保国志满怀住吃地窖压缩菜野营露宿黄沙盖不知战友何时来他日相见龙门摆祝愿战友好心态连绵青山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友拾忆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ur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