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职场人的5堂逻辑思考课
逻辑究竟是什么
-
逻辑思维就是有依据地进行思考,就像‘用线连接事物’一样
演绎型思维
-
三段论:如果A是B,且B是C的话,组合上述关系可得 A是C
-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两种东西之间没有这种‘线’的话,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插入一个可以同时与两者用‘线’连接的媒介,通过将三者组合的方式思考问题
归纳型思维
-
指的是基于多个依据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
多画线的思维方法
-
优秀的前辈们在介绍方案时总说‘三条依据’,其实就是说有三条连接结论与依据的线
-
如何“整理”思路(理清思路)
-
分条罗列确实是显得井井有条,也方便查看,但不易比较、不易快速找到
-
一言蔽之,就是制作表格
-
“表格优于分条罗列”的原因
-
如果需要整理的主题只有一个的话,采取分条罗列的方法也未尝不可
-
如果整理的切入点有多个的话,制作成表格会更显得井井有条,也更容易一目了然
-
-
“整理”工作做得好便能对答如流
-
如果脑袋里是一团乱麻的话,一旦需要什么东西,就没办法迅速找到
-
所以如果没有整理清楚,稍微被问些深入的问题就会哑口无言
-
-
否定对方观点的技巧
-
举反例
- 反例的便利性就在于只需一个就能说明问题
-
归谬法
-
与前提条件相悖
-
做出假设→得到与前提条件相悖的结论→觉得荒谬→查找原因→发现问题在于开始做出的假设→因此可以否定此假设
-
-
比如在会议中或者与他人讨论时,对于同事或者后辈的观点,可以通过举出反例进行反驳。也可以假定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思考是否会产生荒谬的结论,以此来反驳其观点
-
摆脱优柔寡断的作风——做决策的技巧
为什么会有犹豫不决?无法快速做出决定?
- 如果基于两条截然不同的判断标准思考的话,无论怎么绞尽脑汁也难以抉择——选择准则不唯一的话,人自然就会迷茫
无论如何也难以确定唯一一个判断标准的时候怎么办
-
加权评分评价法
-
先确定几个因素各自的重要程度,然后强迫自己分出优劣
-
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置数字,然后把因素数字化,用因素乘以重要度,这样能得出非常明显的区别
-
-
如果一直拘泥于定性的(未量化的状态)讨论的话,则永远也不能分出优劣高下。但是讨论经过定量化(把一般来说不能用数值表现的事物量化)处理的问题就大不一样了
-
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要先将问题量化,然后再进行定量后的讨论
有说服力的决策方法
-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向诸如上司或者下属这种‘第三者’解释自己的决策,而且还要尽全力得到他们的认可。
-
采用博弈论多项比较,得出最优解——除此之外,选其他项都是输
-
“我选择了那个的理由是”,最具说服力的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创意思维)
反其道而行
-
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
-
假如有A、B、C、D、E 5个人,并且需要从这5个人中选出4个人做接力选手,请问有几种选择方式?这个问题不涉及选手的出场顺序。
-
往往会ABCD\ABCE\ABDE这样来想。但实际上,只要把问题颠倒过来,选1个人不做接力选手,有几种方法
-
在这个问题中,‘你让我往东’也就是选出4个人做接力选手,那‘我偏要往西’相当于什么呢
-
质疑常识—-锻炼创造力的方法
-
三位气象员各自做了如下的陈述。 A:我预报的准确率为70%。 B:我预报的准确率为50%。 C:我预报的准确率仅为20%。 听哪位气象员的预报能够以最高的准确率知晓明天的天气状况呢
-
尝试:准确率高的人预报的准
-
质疑常识:准确率低的人,失误越高——把 C的结果反过来听即可。
-
-
奇妙的谜语——“36=10”
-
常识告诉我们36和10只是数字而已,并且这两个数字完全不能画等号——按这个思路,不管花多少时间思考,都不能建立使‘36=10’成立的逻辑
-
质疑常识,是不是就是36≠10(36不等于10)?
- 不是,我们的题目是使36=10
-
我们思维定式下意识的认为等号左边的36和等号右边的10是表示同一概念的两个数字
- 质疑常识:数字两边的单位不同呢?36个鸡蛋=10元,完美逻辑。
-
-
烟头应该丢掉
-
常识:烟头是垃圾,用完丢掉是常识
-
烟头换钱,烟头变成有价值的标的,没人丢烟头;烟头变投票的票,哪边烟头多,哪边获胜—有用的东西
-
什么是聪明人?
-
“聪明人等于能够用灵活的方式思考的人“
- 世事纷繁复杂,不是什么事都只能靠正规方法解决的。对于商务人士来讲,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灵活地思考是很重要的。
-
如何才能寻找到盲点
- 依靠咱们刚刚谈到的‘反过来看’和‘质疑常识’的思考方式
-
聪明人是能够思考狡猾之事的人,而能够思考狡猾之事的人是那种善于灵活运用咱们刚刚一直在谈论的‘反过来看’‘质疑常识’等思维方式的人。也就是说,聪明人是能够灵活运用咱们谈到的所有思维方式的人
什么是解决问题?
- 我对解决问题的定义是这样的:灵活运用“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思考”这种行为,追根究底也不过是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而已。另外,只遵循逻辑思维不行,同样,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也不妥。我们需要通过在两种思维方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解决问题,比如本章中提及的“秘书问题”。
思维导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10179/ab6ffb29fe28d2f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