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吸引我的是作者陈静静,近距离地跟随佐藤学教授学习共同体学习,回国后她观察了3000多节课,研究了5000多个孩子的学习状态,然后有了这本《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
她和别人的课堂观察不同,她重点观察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在她的描述里书中是一个个深刻鲜活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状态,这种细致的的观察,让平凡的课堂有了深刻的洞见。
学习的困境——真实的学习很难发生
真实的学习,从学生能安全地说“我不懂”开始。作为教师的我太明白这其实很难,学生面临着同伴教师的压力,是很不敢暴露自己的短板,于是将自己的困惑压在心底。
因为学生的困惑无法解答,课堂就出现很多虚假学习和浅层学习。
虚假学习,指一些学生上课看似非常认真,端端正正地坐在课桌前,但下课对学生进行即时性提问时,学生难以回答。教育学上把这种现象成为虚假学习。这种学习是以避免被惩罚为动机和目标的学习。
浅层学习,是 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
虚假学习和浅层学习属于较低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所学知识不易迁移。深度学习是内在动机,因为学习探究本身强烈吸引,处在认知的高级水平,涉及高阶思维可以发生迁移。
陈静静老师说这样的深度学习很难发生。
我知道这是客观存在的,我自身曾有过虚假学习的经历,太知道课堂上我曾经历了什么。记得高中的物理老师讲选择题为何选D的原因是这么说的:A很明显是错的,B一看就排除了,C项这个更不用说了,只有D对。
那个时候,看着周围同学都恍然大悟的样子,借我十个胆子我都说不出“这个我听不懂”。而课堂中长期处于不安全的心理专题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我想起为什么很多学生除了上课,又补充很多个辅导班,但成绩并不如自己在家里总结归纳更有用,我想在课堂上可能属于浅层学习或者虚假学习,而自己归纳总结属于高阶思维的加工,属于深度学习,知识更容易便宜。
二、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为什么深度学习很难发生,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心理安全感,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安全。
怎么才能给学生心理安全?
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倾听是内心安稳沉着,对对方给予接纳和关注,并从对方身上学习。
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有必须完成的知识点的压力,有学生嘈杂的烦躁,学生之间有相互竞争的压力,所以倾听就很艰难。
课堂的静悄悄,需要革命。
三、学习的共同体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处于绝对优势,具有天然的话语权,学生们只有有限的权利,老师多数时间是与优势学生进行对话。
优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权,在高等竞争的课堂上优势学生是少数,学生之间是一种层级关系。我们通过考试排名等方式,使学生进入分裂和分化的状态。困生越来越多,内心非常的不安,焦虑和自卑。
共同体学习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安心学习,因为老师会倾听学生会柔软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真实的发生观察员在研讨的时候尽量不评价,只描述既能给支教老师提供详尽的课堂现场的信息,每一个观察员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让每位儿童都得到尊重,都获得高品质的学习权,不放弃任何学生,让他们在平等共生的,关爱的环境中成长。
共同体实际上是在改变整体的教育生态。
或许是我总觉得与现实课堂相差太远,总觉得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一样远大。
陈静静老师也强调,课堂转型的愿景必将是保障每一位儿童高品质的学习权利。
而每一位老师都是在为这样的愿景努力的路上,尽管缓慢,但只要往前走,总有一天能抵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