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想法
“如何成为好领导?”“把员工推向绝望之谷”

“如何成为好领导?”“把员工推向绝望之谷”

作者: 良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21:31 被阅读742次

    有一张类似的图,前段时间在朋友圈被刷屏,是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所发,还配了一段文字:

    “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至于他能否爬上开悟之坡,就看各人造化了。”

    我看了一下我的朋友圈,转发的大多是领导,说明当领导的对这句话都很有共鸣。

    我也是当过领导的,看到后也觉得很过瘾。

    因为领导们都特烦一种人:那种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高厚,又没真材实料的人。

    遇到这种人,一脚把他们从山顶踹下去,太爽了......

    可是,理性思考一下,王慧文这话说的不够完整。

    如果一个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属下推下去,任其自生自灭,全凭其各人造化,那当领导也太容易了,就比谁脚劲最大,谁会施虐即可。

    这样的话,领导者的任务也太简单了,那么他们的价值又怎样体现呢?

    我认为这句话要这样改:

    “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到绝望之谷,然后伸手去拉一把,至于能不能拉得上来,就看各人造化了。”

    1. 为什么要把下属推到绝望之谷?

    首先,从组织角度来讲。

    我读MBA时,我们变革管理教授说,对于一个变革期企业,领导最重要的是“塑造怨景”。

    我们一听,有点失望,这有啥新鲜的,“塑造愿景”这领导力名词,都快烂大街了,还有什么好讲的?

    但是教授说,你们理解错了,是“怨恨”的怨,而不是“愿望”的“愿”。

    教授说,在变革期,管理人们的恐惧,比管理人们的期望更有用。

    一开始,还是不太明白,后来从事咨询管理工作,见得多了,才发现真的如此。

    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你光讲希望不行,你要先讲员工恐惧的东西,你要为员工设下一个共同的假想敌,此时,大家就会特别团结。

    就如《想像中的共同体》说的:把一群人,放在一个泥沙俱下的环境中,再让他们面临共同的假想敌,这群人马上会变得密不可分,并拥有巨大的能量。

    所以,你会发现那引起优秀的企业,都不会让员工特自在,他们标榜的都是一种危机文化。

    就像任正非常说的:「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马化腾常说:「我们随时可能像那些巨人一样倒下,你去摸摸,可能还有体温」;

    马明哲常说:「平安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如果忘掉这点,那就不平安了」。


    其次,从个体角度来讲。

    组织行为学中有个概念叫做:“祛媚”,什么意思?

    简单讲,就是去掉新员工身上的媚俗,让他们认清现实的样子。

    因为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会把现实乌托邦化,总把职场生活想像成某个理想的样子。

    他们会对自己有过高期望和评估。

    我招过一些新人,很多都觉得自己来是干大事的,甚至给他个国家,他都能管好。

    与此同时,他们对身边的同事和领导也有过高的期望。

    他们往往觉得同事的温情相待,领导无处不在的指导,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甚至还更残酷。

    所以, 领导往往需要提前释放这种残酷。

    因为,到了中途,再接受不了这种残酷,无论对组织,还是对个人,损失都会更大。

    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绝情一点,能留下来的,都是“祛媚”过的,以后成事概率更大。

    曼联总教练弗格森在他的《领导力》一书中,曾讲过这样的事。

    他在引进新队员时,会为对方播放一段视频,是那名球员以前最糟糕的比赛。

    播放完时,会问:“当时发生了什么?”

    其实,弗格森对当时发生了什么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看看球员的反应。

    只有当对方说自己不够好,还能变得更好时,才代表其心智的成熟,因此可以入队。

    如果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则说明这个人不适合在曼联。

    你看,这就是弗格森的“祛媚”大法:你在外面再牛逼,来我这儿,我就先把你找回原形。

    总之,把属下推到绝望之谷,在组织上是一种“怨景”塑造,而在个人则是一种“祛媚”,都是为了制造一种危机文化,就像下面这个小故事,很形象的展现这一点。

    爷爷问孙子:“如果把院子交给你管理,这时猪因饲料不好暴跳如雷,狗因看门太累半夜睡觉,驴因磨坊环境太脏无精打采,你怎么办?”

    孙子说:“我要给猪换饲料,合理安排狗的工作量,改善驴的磨坊环境,安抚它们,稳其心。”

    爷爷暴跳:“你这败家孙子!你应该告诉它们狼来了!”

    2. 为什么还要拉属下一把?

    首先,从组织角度来讲。

    在任营业部经理期间,会有一些同行来应聘,我经常会了解一下他们跳槽的原因。

    发现收入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这个行业水平差不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不到领导的指导。

    曾有一个口直心快的女孩,描述她的领导,那话让我记忆犹新:

    “领导总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却从不提供任何帮助......”

    那女孩过来后,表现的非常出色,成为我们部门的中流砥柱。

    我当时有在想,竞争对手的领导难道是我们的卧底?把这么好的员工逼走,那是在给我们输送人才啊。

    美国管理学家诺尔·迪奇,在一项忠诚度的研究中发现,除了收入,影响忠诚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员工的受重视程度。

    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将心比心”,你把员工推下山谷,就此不管不问,别人怎么可能有忠诚度?

    而且,更重要的是时代变了,以前70、80后就职的年代,大家是“打工”思维,觉得既然端着你的饭碗,我就安安分分的。

    可现在90、00后登场,他们是“合伙人”思维,我们是一起来做事业的,你不能老打压我,你还要能帮到我才行。

    但是,很多管理者,似乎还没转过弯,还在提倡什么“挫折文化”、“奴役文化”,动不动用恐吓说事,就如王慧文的这套说法,不知多少管理者会借题发挥了。

    可是,他们可能没想明白的是,那些你能吓到人,都是离不开公司的人,那些有能力离开的人,你多半是吓不到的。

    再来说说个体角度。

    我尊重的一位老领导曾对我说:

    “对待属下,先抛开公事不说,人家跟了你几年,你不得帮别人长进点?”

    我很认可他这句话。

    因为我所见到很多年轻人,都很上进,对他们来讲,最大的问题往往是:未知的无知。

    也就是说,他们经历太少,很多事不知道要怎么做,更不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错。

    他们需要更明确的一个参照,更及时的一个反馈。

    所以,往往上级的一句提醒,可以把他们从泥泞边缘拉扯回来;

    领导的一点点指导,就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甚至受益一生。

    从这个角度,领导的一点付出,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

    就像我与那位领导相处的5年里,经常会被各种指导。

    从日常着装,到见客户的谈吐,到经营分析,甚至到对人性的理解......

    那也是我成长最快的5年,就这一点来讲,我是幸运的。

    他那句:“人家跟你几年,你总要帮别人长进”

    也是我听过最好的领导力箴言。

    我读过一框的管理学书籍,上过一打的领导力课程,可那些厚重的技巧,在应用时,又显得那么的肤浅。

    也许,正是这世道充斥了太多厚重的肤浅,才让这种简单的厚重显得更为难得吧……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好领导?”“把员工推向绝望之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xb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