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

作者: 你健康我快乐_61fc | 来源:发表于2023-05-23 06:01 被阅读0次

谈陶行知先生的“技能教育”

      社会就如同一桩大楼,急需要钢筋,水泥,也需要铁钉,螺丝小物件。盖大楼既需要设计师,勘探师,建筑师,也需要钢筋工,木工,水电工等,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也就是多种人才的复合体,否则,建筑大楼就难以顺利进行,完工。

      那么,教育就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把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培养成各种各样的人才,让他们应有一技之长,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立足于社会,做出更好的贡献。

教育是一种创造型的工作,不是工厂流水线,不能用一个模具造出一个个标准件。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学生,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知其优缺,了解所长所短,挖潜力,增智力,培情商,更好适应社会,学做人,学做事,会交往,懂艺术。

社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不平等。可是,现实那有什么平等。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是,有的就出生在罗马。更多的人,只有用自己不懈的奋斗,拼搏才能走进罗马,甚至,终身奋斗也未能走进罗马。

有一点社会是公平的,就是如今的老师,考试依靠自己的学业是实现人生阶层跨越的捷径。让贫民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更多的选择权利与空间。

多种技能多种路,多一种就业机会,多一种选择。这就是我今天依然要学习的原因。

      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的责任,以此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譬如社会上的农夫、裁缝、商人、工人、教员……他们都有贡献社会的技能,他们各人贡献他们所做的事,可以使社会得着许多便利。倘若有一个人没有能力,则此人必分大家的利,而造成社会的恐慌了!所以教育的成绩,就是“技能”;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且拿现在的师范生做个比喻,现在师范毕业的学生只有十分之八可以服务,十分之一可以升学,其余的十分之一,却做了高等游民了。再看中学毕业生,也只有三分之一可以服务,三分之一可以升学,其余三分之一,也就做了游民了!但是他们虽然不能服务,倒不惯受着清闲的日子,反做出许多不正当的事业,实在危险啊!

  这种游民式学生的父兄,也打着我们教育者的门,问我们何以教出这种不会做正当事的子弟?并且教我们重新改过课程,使毕业的学生皆可独立。”

  读完这段话,我对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的理解感到由衷的钦佩。陶行知先生当初对教育的定位是“技能教育”,这难道不是今天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的吗?我们今天开始谈学生生涯规划,其实生涯规划不是新事物,这是教育本来就该有的样子。我们教育的目的为的就是“使毕业的学生皆可独立”,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有的“升学”,有的“服务”,但千万不要成为“高等游民”!

  反观我们今天面临的大学生失业问题,这不是“高等游民”吗?从统计数据来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一方面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客观事实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育导向有关。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确实在发展,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总体发展还是很滞后的,比如“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口号依然横行,所有学生都不关注职业规划,而是追求考211和985。在考核的导向下,我们很少关注“人的发展”、“人的理想”。以致于“高等游民”在现实面前低不下头,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家族的骄傲,在这个进入公司依然被定义为“不成功的标志”的社会舆论下,有时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职业中学”的不景气。

  国家想要鼓励职业中学的发展,但职业中学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究其原因,这与政府和社会的观念有关。我们总是认为职业中学将来就是“下等人”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很难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认为从事一份能自食其力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这就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技能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x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