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去旅行,不会跟李白在一起,因为他不负责任,也不会选杜甫,因为他太苦了。我会找苏东坡,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余光远
这也许是世人皆爱苏东坡的缘由吧。苏轼的一生,风雨飘摇,颠沛流离,他却能满腔豪情,笑傲人生。没有粥米果腹,他就开荒种粮;没有美酒下肚,他就亲自酿造;没有地方落脚,他就搭建雪堂。回首一生,苏轼引以为傲的不是高居庙堂的光辉,而是被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一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有时,他会乘坐小舟,到樊口的潘丙酒店小酌几杯,与潘丙相谈甚欢;有时,他过江去看同乡好友王齐愈,若逢风狂雨暴,无法过江回家,便在王家住上数日;隔段时日,他会去太守家,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余,两人谈古论道。
在这期间,好朋友马梦得不离不弃,始终如一,陪他度过了这段难熬的岁月。同乡巢谷,从四川眉州远道而来,特意来做他孩子的塾师。苏轼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正是有了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苏轼才能走出人生低谷,重拾生活的热情,融入当地百姓。放眼身边,有些人因眼前一点小得失,就郁郁寡欢,心灰意冷。工作暂时受阻,顿觉前途渺茫,没有勇气重整旗鼓;家庭产生矛盾,只会烦恼颓废,任问题越积越深;感情受到挫折,只懂怨天尤人,无心修复和经营。
这世上,风光得意总是侥幸,疾风骤雨才是人生。就算命运的重锤无情砸向我们,都不应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唯有如此,才能享受远山长天的辽阔与富足,活得志趣盎然。
满肚不合时宜,唯有初心不改。苏轼十岁时,母亲程夫人给他讲述《范滂传》。说到范滂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时,小苏轼大为感动,立志要做范滂一样的人。程夫人甚是欣慰,笑着说,你要做范滂,我就可以做范滂的母亲。
自此,苏轼潜心学习,无论得意失意,惜民爱民,初心不改。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朝廷分为新旧两党。苏轼从施政,不论是否对百姓有利,对新法全盘否定。苏轼上书斥责旧党,又被旧党排挤,再度外放。此后数年,新旧两党都排挤苏轼,无论哪方得势,苏轼都躲不掉被贬的命运。
一次,退朝回家,苏轼指着自己的肚子问身边人,这里面都是什么。有人说,是学富五车;有人答,是足智多谋;苏轼沉默不语。只有朝云直言不讳地说,一肚子违经背道、不合时宜。苏轼听完,哈哈大笑,颇有一番自嘲和得意。苏轼这一生,其实有很多次可以平步青云、逆天改命的机会。
不是亦云,跟随大众的脚步,而是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守住心灵的澄澈,维护自己的本心。
2000年,苏东坡被法国《世界报》评选为“千年英雄”,全球一共12位,他是唯一入选的亚洲人。
人生这艘跌宕起伏的船,载着苏轼尝尽了世间冷暖,但他始终乐观豁达,活得恣意潇洒。就像他说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我们经历失败,陷入低谷期;与亲人分离,伤心欲绝时,不妨学学苏轼,以一颗从容释然之心,活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9d895830d0ecf8f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