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书,我更爱自由自在。我爱读哪一类,就读哪一类。读书时,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以下是这个假期的阅读书单,各位看官若有好书推荐,可随时留言,交换书单,知识共享,读书万岁!
1.《鲍鹏山新批水浒传》
《水浒传》咱不陌生,从小人书读到白话文。但是我们的阅读还是习惯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本书,可以撬动我们的深度思维。PS: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看题目像标题党,但读起来真是不服不行。
2.《东坡志林》
观目录,选择性读,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略过。为么?东坡洒脱,读东坡的我们也该如此。
3.《莫砺锋讲唐诗》
理论性强,《论唐诗意象的密度》一篇,可以深入读反复读,迁移读笔记读。不能边读边思者,可回避。
4.《明清瓷粹》
高清老大图,瓷粹即精品大全。饭后消遣,午睡后游离,都能读。
5.《在细雨中呼喊》
读余华的文字,总能读出一种悲悯。叙事结构与细节刻画,总有一个地方让人流泪,让人震颤,让人深思,让人上瘾……
再推荐《兄弟》和《文城》。
6.《海错图笔记》(1-3)
聂璜,清代人,海洋生物超级粉丝儿。
《海错图》就是聂璜写的一本海洋生物图志。书中记录了他数年考察所见的海洋生物336种。
张辰亮,人称“无穷小亮”,资深“博物达人”,头号“海错粉儿”。三本考证笔记,共74篇。
考证,意味着有肯定有否定,有质疑有补充。书中,小亮哥用大量实地拍摄的图片和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采访询问了相关专家学者来论证聂璜考察的某种海洋生物的叫法、外形及习性。考证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刺激与趣味堪比“考古”。
当然,优秀的考证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尝试探索的科学情神,更要有考证者对于前人考证结果和精神魅力的致敬。张辰亮和聂璜,两个不同时代海洋生物达人的隔空碰撞,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致敬和传承。
考证舌鳎时,小亮哥说:“虽然聂璜的考证结果不够完美,但我依然对他充满敬意。从他求索的过程能看出,‘一鱼一目,不比不行’的论断,在当时的文化环境里实在太权威了,连聂璜敬重的海鲜达人都深信不疑,渔民都不敢否认。而聂璜一直坚持实证,他观察标本、采访渔民,批判性地研究渔民的话,画都画完了,还抓住一切机会询问。”
小亮哥还说:“考证《海错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古代的博物学记载充斥着太多的人云亦云,你抄我的,我抄他的,抄到最后,假的也成了真的,谁都懒得亲自实证一番。聂璜却时时闪现出独立思考的光芒,不但亲临野外观察实物,还屡屡对古书记载做出清醒的质疑。这种可爱的较真,是《海错图》的珍贵之处。”
7.《植物进化的故事》
以前,总喜欢读点植物的故事。但这本书与众不同,讲的是植物“进化”的故事。
“进化”就代表着有成长,有优胜劣汰和适者生存。
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秘密宝盒,人类的解密步伐从未停止。这本充满着奥秘和智慧的科普书,将植物之间,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植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50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里,有科学知识的揭示,更有科学精神的普及。
植物爱好者必读,好奇心分子必读,热爱生活人可读,文学爱好者可读。除了科学性,这本书的文学性、哲理性和趣味性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且看几个题目——
《自然旋转的舞台》《萌宠竟成恶魔》《猴面兰的忧伤》《金合欢树上的烽火台》
是不是特想看看都写了啥吧!
再读几个植物中蕴含的小哲理。
豇豆苗告诉我们:自由是相对的,世间万物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橡子果告诉我们:协作关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苍耳告诉我们:造物主是公平的,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
8.《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十个考古现场,十位考古队长,有图有真相。
难忘南海Ⅰ号,从0到1,最了不起。
9.《如果国宝会说话》(1-2)
之前专门推荐过,不再赘述。
10.《博物馆里的大唐之美》
之前我很少看关于名画的国宝,这次猛补了不少知识点。
11.《天下之中的文明记忆——河南博物院》
配图精美,引发了我的思考,带动了我扫除了《说文解字》上厚厚的灰。常识补充细致丰富。
12.《中国文物小丛书:玉器》
小书不厚,玉器入门,打破不懂装懂。专业知识很系统,很具体,就是图少。
13.《古物之美》
作家沈从文转型文物研究者后的一些代表篇目,严谨求真,比较难读。文字配图不足,需要发挥想象。
14.《幽微的人性》
访谈性文字,专业性术语很多。
当然,作为读者,我们应该允许自己与专家有不同的观点。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对专家的崇拜。
15.《那时味道》
昨晚刚读完。
晚上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噼里啪啦,两个小时的《那时味道》,读读亲切的文登话,品品亲切的文登味儿。那时味道里有抹不掉的童年记忆和乡情。不知怎的,竟然觉得窗外的雨有点像陕北年轻的后生,把安塞腰鼓打得忘情热烈。配合读着淳厚朴实的文字,有种说不出的和谐。后生脚下站立的是家乡的黄土大地,邵大姐笔下的又何尝不是那忘不了、化不开的乡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