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AI背景下的文学发展

AI背景下的文学发展

作者: 骁骧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18:55 被阅读0次

    人工智能即AI是近年来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或深或浅的联系,文学也不例外。就目前AI的水平而言,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出质量不错的新闻稿,这或许需要归功于新闻稿有其特定的格式,但AI能办到的另外两件事就令我惊诧了。

    去年,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大数据工程师Zack Thoutt利用AI续写了《权力的游戏》第六步小说的前五个章节。这些章节行文稍显生硬,但模仿着马丁的文风“创造”除了许多有趣的情节。我曾以为就在现当代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的小说文体中的“情节”“人物”要素会阻碍AI进行文学创作,但就该事件来看,如果给AI提供足够甚至是一定的学习素材,它也胜任创造精彩情节这一任务。

    不久前,据《中国科学报》称,中科院心理所和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利用AI为文学角色进行了大五类人格测试,并发表了其成果。在“人物”要素上,AI也进行了一定突破,该事件说明已经有AI分析文学形象的成功个例,如果能够扩大其使用面,那么AI塑造一些经典文学形象也不无可能。

    再深入讨论的话,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AI能否产生意识,以及AI运行的机制与人脑运行机制的异同。一些人认为AI的运行机制是纯粹的简单算法,AI现在和未来都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这种观点以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提出的“中文房间实验”为代表。也有人认为,人脑的底层运行机制也是算法,当AI的算法得到提升后,将达到和人脑一样甚至超越人脑的效果。比如法兰西学院Stanislas Dehaene、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Hakwan Lau和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Sid Kouider三位科学家就认为意识是“绝对可计算的”,因为它是特定信息处理产生的结果,由大脑硬件实现。还有人饮用刘慈欣《诗云》中的句子:智慧生命的精华和本质,真的是技术所无法触及的吗?他们认为,人脑的运行机制虽然和AI不相同,但当AI发展到一定高度,二者将会殊途同归。

    总而言之,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对于大多数专攻文学的人而言,AI相关技术有些晦涩,完全理解现阶段AI技术都有些困难,更别提预测AI的发展前景。第二,大部分AI相关专家都认为AI在短时间内无法取代文学,因为文学并不只是简单的算法、逻辑和公式,“情感”是文学绕不开的话题,而现阶段的AI还无法较好地模拟人类的情感。

    我认为在AI发展的背景下,文学未来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一、以合同、新闻稿等为代表的有较为固定模板的文学,将由AI来进行写作。二、AI在能够完成较为程式化的文学创作后,将逐渐进化到能够完成文学性较强的文学写作,但缺乏创新,文学领域的创新继续由人类作家推动。三、文学将更加强调“人文”“情感”等短时间内无法被算法攻破的领域要素,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文学发展速度将加快,并完成一次较为成功的转型升级。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作者韩少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他认为机器人作家永远都只能是“第二梯队”的作家,因为他们只会模仿,一流作家绝不因为他们模仿能力强而成为一流作家。此处我们暂不探讨2050年以后(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是AI高速发展的一个转折年份)AI作为作家的能力,只看2050年之前的话,韩少功所言不假,一流作家的创造力是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他们能够在文学上开辟一个空白领域,哪怕这只是一个小分支。

    同时,我认为未来三十年,文学应当更强调“人文精神”这一要素。如果从语调、辞藻、技法等方面来分析文学水准的话,AI作家是可以依靠其出色的算法来超越人类作家的,人类的一流作家除了开辟新领域,并在新领域超越AI之外,还有就是在人类情感这一块保持现有优势。引起人类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能够得到人们最高程度的认可,但达成这一点对于AI来说却是十分困难的。

    不论哪一个领域,有AI也好,没有AI也好,人类都有必要不断创新以及发扬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推动这个领域发展前进。AI能够替代大部分领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这就促进了人类对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转型升级。AI是人类一个特殊的竞争对手,不论未来究竟是二者共赢或是某一方击败了另一方,AI都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学亦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AI背景下的文学发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eh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