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宝典今天如何做教师我爱编程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作者: 杨林柯 | 来源:发表于2018-03-09 09:53 被阅读430次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人工智能(AI)的最新动态如何?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阅读为王”?如何在AI史代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型?如何理解语文的引领作用?首先请谷歌总部高级工程师王晶谈谈人工智能的最新研发状况。

王晶:我先介绍一下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人工智能从哪些方面模拟人类的智能。

提到人工智能,大家首先就会想到科幻电影里的人型机器人。但是人工智能要比人型机器人更广泛。人工智能正式的定义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学科。

人工智能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最终会造出真正能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智能机器——也被称为强人工智能。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对人的特 定功能的模拟——也就是所谓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进化的人,具有自主的意识。弱人工智能只是更加聪明的工具,但是不具有自主的意识。目前来说,弱人工智能是领域里面的主流,也取得非常不错的成果。

人的智能是非常复杂的。至今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智能是怎么产生的,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将人的智能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处理大量视觉信息的能力。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0%都是来自于视觉,天生可以快速地处理复杂的图像视频信息。比如,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一群人中识别出自己的老朋友,这是因为我们都自带一套先进的人脸识别的算法。如果这个功能缺失,就会出现所谓的脸盲症。现在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火热的一个方向。另外我们可以快速的理解视频的意思,转化成为文字描述,这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其次语言沟通是人区别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能力。我们发明了像中文和英文这样的语言,使得我们能够描述这个世界和相互传播对于世界的理解。能够与人进行自然的沟通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标志之一。

第三是控制自己行为动作的能力。人的运动能力在整个动物界中都是翘楚,并且人还具有独特的行走方式。人的小脑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颅腔的位置,而之所以我们需要这么大的小脑,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自己的运动。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能够精准的控制动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最近在这个领域也出现了许多的突破。

第四是决策的能力,人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快速做出决策。比如说买卖股票。人类也发明了很多游戏或者棋类运动来训练决策能力。好的决策能力一致被认为是智力的代表。比如说,在古代东亚文化里,能够下围棋甚至意味着可以出将入相。

人工智能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模拟人类的智能。

苏祖祥: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人工智能的历史?

王晶:人工智能诞生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当时几位人工智能的先驱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人工智能会议,并最终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一派崇尚的是逻辑主义,认为智力的本质是推理和证明。一派被称为连接主义,这一派认为人工智能需要通过仿生学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仿造人类的神经元系统来制造人工智能。最后一派是行为主义学派,这一派认为我们从模拟行为的路径来突破人工智能。

三个流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此消彼长。在达特茅斯会议之后不久就掀起了第一次人工智能热潮,这一浪潮由逻辑主义学派引领。主要成就是规则化的知识表示和定理证明。1958年逻辑主义的先驱Simon&Newell就乐观地预测计算机能够在十年完成四项人工智能任务:1.战胜国际象棋大师,2.发现和证明有意义的数学理论,3.谱写优美的乐曲,4实现大多数心理学理论。

事实是,战胜国际象棋要一直等到四十年后才由IBM的深蓝系统实现。计算机虽然帮助证明了一些数学理论,但是至今无法发现有意义的理论。而谱写优美的乐曲和实现心理学理论还非常的遥远。

由于逻辑主义长期无法突破重要人工智能问题,第一次人工智能浪潮渐渐冷淡下来。到了1970年代,连接主义兴起,掀起了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成就是发明了感知器算法,用以模拟神经元的功能和反向传播的算法,用于解决多层神经网络的训练问题。许多人开始用神经网络解决各种问题。比如说,Yann Lecun就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手写数字的识别,用于美国邮政系统。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当时的运算条件下,神经网络的深度不能很高,而浅层的神经网络只能解决非常简单的问题。到了1990年代,人工智能领域再次陷入低潮。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各种分布式计算框架的诞生和数据量的增加,深层神经网络的训练成为可能,这就催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引领了连接主义的复兴。同时,以强化学习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也在兴起。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人工智能领域再次复苏。谷歌的AlphaGo使用深度强化学习击败了人类最强围棋选手,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成就。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人工智能的前景如何?

王晶:目前我们处于以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为代表的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个人认为,这轮人工智能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计算力,使我们能够运行一些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一个是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大量的训练数据。

在相当长时间内,人工智能都还会以专用的弱人工智能系统为主,所以不存在威胁到人类生存的问题。另外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主要是在工业界,存在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的特点。人们对于许多算法为什么能够工作都不是特别理解,我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会有一个通用的理论框架来指导人们进行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探索。人工智能会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当它与物联网和智能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将会代替非常多的重复性的人类工作。有了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的帮助,人类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一些更需要创造力的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谢谢王晶博士对人工智能的梳理。下面请陕西师范大学附中杨林柯老师谈谈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学习。

杨林柯:这个时代变化太快,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测,在互联网时代的好梦还没有做醒的时候,我们又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面王晶博士做了很好的介绍。

传统时代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知识集约型的慢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教师像一个知识的二传手,学生则像一个个知识接收器,这样的教育时代强调教师和教材的主导作用,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于是有人提“新课程”,重视“学”而不是强调“教”,提倡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分享、合作、探究,构建“学习共同体”。

但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学习带来新的挑战。原有的许多知识迅速折旧,凡是搜索引擎上可以查到的知识都变得不重要,传统教育要求的背诵、计算及一些数据在搜索引擎上瞬间就可以找到答案,十几年传统教育所学的知识,计算机瞬间就可以搞定,而且不会发生记忆差错。有人预测,到2030年,人类现有工作中的50%-75%都将由机器来代替人完成;如此看来,人工智能已经对人类的存在构成一种挑战。

而教育如何迎接这个挑战?如果我们依然重视死记硬背,依然以知识为本,成天教那些记忆的公式、年代、定理、理论……那么我们已经输了。但因为应试教育下的生存压力,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依然延续的是大工业生产的体系:统一的入学年龄、统一的上课时间、统一的学制安排、标准化的教学内容、标准化的教学方式、标准化的考试评估,目的是为了向大工业体系输出标准化的劳动力。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体系中其实都是螺丝钉。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请杨老师谈谈AI时代的学习特点。

杨林柯: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说到底,为了人的幸福,而幸福是一种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未来成就与幸福的并非学术知识,而是各种个人能力,比如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这些恰恰是现行教育内容中普遍缺失的。

有人总结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特点:学习在窗外,他人即老师,世界即教材。把这三句话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学习的发生不再是圈养在教室里得到的,即便你博士生毕业,所学的也不过一生所用的20%,大量知识要靠在实践中学,生活中学,社会中学,因为你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而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同时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固定的教师职业将受到严重挑战,学习将是一生的事情。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真实的世界里的各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的素材和对象。

因而,对教师的挑战是,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将变得不怎么重要,跨学科学习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将变成一种需要。由于学习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元化,教师将是一个助学者,需要帮助学习者发现和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帮助学习者找到合适的资源和有用的信息;同时,教师也是课程设计师、课程实施者、学科专家、学习生涯顾问、测评设计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生命质量的人。

苏祖祥:谢谢杨老师。下面请江苏张家港第八中学殷国雄老师就教师阅读和教师转型发表看法。

殷国雄: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 》提到,今天主流的教育制度:统一入学、统一教材、统一上课时间、以学科为单位划分学习内容、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估……这些源于18世界的普鲁士,模拟的是大工业生产体系。它经济实惠、节省成本,可以最大批量培养现实生产所需劳动力。它特别注重权威,希望受教育者忠诚顺从,排斥独立思考。

与此对应,教师往往充当着知识权威和真理代言的角色,把自己看成已经规范和确认的知识传递者,认为可以量化的测试标准就是对自己专业水准的评判要求。这种思维方式之下,教师只读教学用书甚至不读书,只是专心于教材要求和测试标准,强调课堂秩序和效率,教学目标极为明确,就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一切都顺理成章。

满足传统教学要求之余,有些教师也有自己的阅读方向甚至独创的阅读课程,诸如南京燕子矶中学杨赢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实践,辽宁双辽杨静娴老师的主题读写教学……相较于以往那种工业模式下的阅读定位,这些教师的阅读和教学实践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带有强烈的价值关怀,彰显了教师个人意识的觉醒。应该说,这是巨大的进步。

但只是按照教师的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选择教学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视学生权利、无视每个学生独特的成长需求。而每个学生都应该是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每个生命的独特阅读需求都应该被尊重和关注。在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进步,使得这样的愿景可以变为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谈教师阅读,我个人觉得,教师一定要尽可能拓展阅读边界,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说,语文老师就是读文学、数学老师就是读数学……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学科教师,教师阅读视野的狭窄不足以应对学生发起的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以教师的阅读选择除了个人偏好,也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你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AI时代如何转型吗?

殷国雄:三十岁之前,我有很强的知识恐慌,希望尽可能拓展自己的阅读边界,从文学历史经济法学甚至科幻……总是渴望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的挑战。事实上,无论如何努力,涉猎如何广泛,受限于个人精力和天赋,我都不可能了解所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式,最后也就慢慢接受这个事实,平复了自己的恐慌。

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阅读除了拓展阅读边界,也必须接受自己所知有限的事实。但教师必须明白,这只是打破教师权威的角色设置,我们需要在新的方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他们自己建立学习单位、进行主题式的探究学习;打破教室的空间限制,把学习场所延伸至工厂、博物馆、图书馆等等;拓宽知识来源,利用新的技术,让更多非教师却又学有所长的人,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新技术的帮助之下,探索更多的阅读形式,比如阅读的游戏化等等;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果进行评估……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上的进步使得权威统一下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被打破,教师需要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新的排列组合,转型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帮助者、组织者、学习平台的搭建者……教师不再扮演知识权威的角色。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发起者,是学习权利的真正归还。教师应该成为变革发生的呼应者和实践者,教师的个人阅读和阅读课程实践,无疑有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可能。

但一切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挑战、进行新的变革,这不仅仅指向阅读。

苏祖祥:我想就语文如何因应AI时代谈谈看法。人类不用驾车,不用派送快递,不用冥思苦想,不用苦学外语,不用劳心劳力,不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不用工业流水线紧张劳累,甚至连语言交流、情感理解……一切都有人工智能化的机器人代劳。人工智能(AI)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巨大红利,给我们描述的美丽新世界,照理说应该让人类欢欣鼓舞。然而却前所未有地引发了人类的巨大恐慌:如此一来,70多亿人类失去了劳动的机会和就业的岗位,如何安顿好身体和灵魂?人类引以为豪的语言、智能,在AI面前都不值一提,是否意味着人类将沦为智能机器人的奴隶?有着种种局限的人类,是否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所罗门的瓶子,释放出人类魔性的恐怖?人类的感性、知性、智性与德性、灵性、神性是否能同步发育,保持共生共荣、整体推进的状态?历史学家反复描述过的德不配位的悲剧,哲学家提醒过的异化场景,科幻片警告过的灾难性结局,是否将可悲地上演?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恐慌古已有之:当蒸汽机、纺织机大规模应用的时候,人力挑夫、人工纺织肯定觉得自己将会被淘汰,没有立足之地;当火车、汽车大规模应用的时候,轿夫、三轮车夫肯定觉得自己没有活路;当钢笔、铅笔、圆珠笔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毛笔制造商肯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的理由;当计算器、电脑日渐普及的时候,算盘制造者、传统印刷厂、出版商肯定觉得行业末日已经到来……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切恐慌只不过是杞人忧天而已:一方面新产业会让一些旧产业淘汰,但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人类群体具备智性发育与德性成长保持同步的能力,例如AI时代尚未到来,比尔·盖茨等人就在讨论,向那些雇佣AI机器人的公司征收税赋,这些资金将作为全社会福利之用。

李白诗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立足历史,放眼未来,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不断刷新我们的生活,更新我们的认知。就文明发展速度而言,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是算术级数,工业文明时代是几何级数,那么信息文明时代则是指数级数。就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而言,则经历了矿石记忆—动物骸骨记忆—金属记忆—植物记忆—金属记忆—云记忆等不同阶段。这样的速度和方式,这样的载体和阶段,让科技精英自信满满,以至于著名未来学家、谷歌公司技术顾问雷·库兹韦尔预测,到2029年将会出现有感觉能力的机器人——这应该就是王晶博士所介绍的强人工智能机器人,他认为计算机的情绪智能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库兹韦尔接受美国《连线》杂志采访时表示,一旦机器人理解自然语言,它们就能被认为是有意识的。不过,他也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具有逻辑智能,只是意味着机器人拥有情绪智能,能感受到快乐、幽默、性感、善良、友好等情绪,理解人类的情感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连人类一向觉得独家拥有的情绪智能都将被AI所拥有,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最后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而苹果公司CEO库克则保持着一种审慎的乐观——他在乌镇的讲话中最受关注、也是被各大报纸引用为标题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他还补充道:"我们大家都应该为了给科技注入人性、注入价值观而努力。”看来库克仍然对人性的力量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保持足够的信心。

如此看来,人类可以告慰自己的是,无论人工智能(AI)如何超越人的智能的极限,深蓝(Deep Blue)如何让卡斯帕罗夫落败,阿尔法围棋(AlphaGo)如何让李世石、柯洁投子认输,阿尔法元(AlphaGo Zero)如何让阿尔法围棋俯首称臣,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如何在三天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人类数千年的围棋探索,但人类终将是恒久不变的AI制造者,规则制定者,艺术的创造者,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守护者。就是凭借这些,人类必将长期是AI的掌控者。而所有的这些——无论是AI的硬件制造,还是软件设置;无论是阿西莫夫给机器人制定的金科玉律“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还是第二、三条;无论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艺术想象,还是超越时空、直抵真相的文学虚构;无论是“同类为伦,直心为德”的伦理道德,还是规范人类行为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法律法规;无论是对时间空间这一类终极话题的永久关注,还是真善美这一类终极价值的最终设定——都将仰赖语言积累和言语活动而进行,这正是人之所以是人的特质之所在。AI可能会识别、理解人类的语言,甚至可以根据大数据结果模拟写出诗词曲,但却无法像人类的言语活动和艺术创造那样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10万年来的语言积累为我们提供历时性镜鉴,70多亿人的言语活动为我们提供共时性创造,从而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获得德性、灵性、神性的启导。人类尽可以放心地把智慧交给AI去做,自己获得心性的自由和天性的舒展,在语言构筑的迷宫里体会巴别塔的神秘莫测,在言语活动的变幻莫测里赋予内宇宙和外宇宙以名称和意义,在文学艺术的审美空间里尽情诠释人性的丰富复杂、探索宇宙的神秘莫测,在德性、灵性、神性的维度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时代,必将是一个大写的“爱”的时代,一个智慧、德性同步发展的时代,一个人性得到舒展和自由的时代,一个语言勃发、言语新颖的时代,一个语文大有可为的时代!

——《中国教育报》2018.3.5.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苏祖祥:人工智能(AI)的最新动态如何?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阅读为王”?如何在AI史代完成教师角...

  • 有书共鸣 尼采《教育何为》读后感

    有书共鸣 尼采《教育何为》读后感 有种阅读叫做被动阅读。 参加指定的读书阅读打卡就是。 《教育何为》,...

  • 万法皆空,万理皆通

    最近在研究新教育。 何为新教育?何为传统教育?何为现代教育? 教育对应的是文明时代。 中华五千年文明,说的是农耕文...

  • 2019-05-03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育何为? ——读《智能革命》有感 这是一本论述人工智能的书,尽管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书籍,但因为...

  • 2020-05-07

    响应时代召唤,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何为青春?何为梦想?何为“...

  • 何为教师?何为教育?

    今天是教师节,再过2分钟就是11号了,我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时此刻的想法我必须记录下来,不管会不会...

  • 何为阅读?何为文章?

    1 记得龙应台的《目送》中曾提到这样一个习惯,“我从不用我不知道意义的词语在我的作品中”(大意如此)。很赞同,并且...

  • 何为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而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 促使...

  • 何为教育?

    教育并非是信息的传递,要是这样的话,有出版社就够了。在我看来,教育是通过最初知识技能内容的初级摄入,经过不断的重复...

  • 何为教育?

    何谓教育? 就是成年人向未成年人介绍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教育不成功,就是只有一种声音。 未成年人一开始认识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何为?阅读何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cp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