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是否曾为东坡诗动容?

是否曾为东坡诗动容?

作者: 小王心理咨询 | 来源:发表于2023-08-23 22:05 被阅读0次

    历史上的今天,1101年8月24日,北宋文学家苏轼逝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等。说起东坡居士苏轼,不知道他名字的人大概不多,感觉苏东坡的名字更为人们所熟悉,纯属个人偏见哈。

    大师林语堂先生用了11年时间写作《苏东坡传》。谈起为什么写《苏东坡传》,林语堂说,就是因为喜欢。他甚至觉得,案头能放上苏东坡的作品,就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评价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工程师、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酒仙、厚道的法官等。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他混合了智慧和温文,实属宋代难得的全才。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也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来滋补自己的作品。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他的诗词,倾荡磊落,如天地奇观。

    这里咱们也高度赞赏他的才子兄弟苏辙。苏辙即使放在当今也是“国民扶兄狂魔“,他一生除了自己的仕途也几乎都在扶兄和扶兄的路上。

    下面简单地说说东坡先生的人生履历:

    1.苏轼19岁那年,父子仨一起进京赶考,结果三苏一起金榜题名。在殿试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读到苏轼的考试文章,很想列为第一名,为了避嫌,就没有列为第一名,改为第二名。

    2.在苏轼初入职场的时候,苏夫人的提醒帮助了丈夫尽快地成熟。可惜这位苏夫人26岁就英年早逝。

    在妻死后的第十周年,苏轼写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份怀念、痛失爱妻的深情和悲情让人动容。

    3.他职场的第一位上级:陈希亮为人心地并不坏,对于外人谈论自己打压苏轼,陈希亮说,“平时我之所以故意不给苏轼好脸色,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暴得大名,容易骄傲自满,毁了自己。”

    后来,苏轼调职以后,也开始体会老上级的好。他平生只写过7篇墓志铭,其中一篇,就是为老上级陈希亮而写。

    4.苏轼人生里大半的时间,都是在行走来往流放奔波的路上。无论流放在哪里,他都是为民做实事的真英雄。每到一处上任,他都积极整治一方弊病,他愿意尽最大的能力去为百姓谋取利益。

    在黄州任职时,得知当地对孩子的数量和性别有限制,苏轼积极组织救婴活动,在自身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也捐款十千。

    在徐州任职赶上了徐州发洪水。作为太守的苏轼在城墙上抗洪,他满身泥浆,头发蓬乱,憔悴不堪。指挥城内的军民连夜加固城墙。在大堤上40多天,未曾回过一次家,直到洪水退去,徐州城转危为安。

    在杭州,苏轼判官妓从良,灭蝗灾,筑西湖堤。今天的西湖苏堤,游人如织,都还在享受苏轼当年的政绩。

    东坡先生的人生履历大致说这些。

    现在咱们来重新熟悉、品味、欣赏一些东坡先生的经典诗词、也许多少能带给我们一点触动和启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世的悲欢离合,月亮的阴晴圆缺,此事古今难全,从来都无可奈何。

    命运变幻是上苍的玩笑,跌宕起伏是人生的本相。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总有风雨,苏轼却不以为意。

    他说:我有草鞋轻胜马,我有蓑衣穿雨行,风雨自来,我自从容。

    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人怎能不爱苏东坡?

    正所谓: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

    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习惯就好,看开就行。

    看不透,就旁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这是苏轼最哲理的一首诗。为什么你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呢?因为你就在其中呀。

    有时候,我们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

    只有对自己不放弃的人,才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年龄,不老的是气质。

    匆匆岁月,悠悠流年,时光不曾厚待过谁,亦不曾薄待过谁。

    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那就选择认真的老去。

    每个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顿。我们希望生活不再漂泊无定,内心不再恐惧、担忧,一切不再让我们如此疲惫不堪,但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变故。

    真正的安顿,是内心的安顿。心若没有了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

    内心安定,波澜不起,那么自然可以随遇而安,处处皆是故乡了。

    东坡先生官场飘摇,总被流放,才情特别高,还能活得这么有滋有味,这种好心态是值得我们深度学习的。正如同他在《定风波》中所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好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也许苏东坡的才华咱们学不来,那么至少值得学习这份豁达。

    读苏东坡的诗词后,很难不爱他。他的诗词里,有生活的美,更有人生的豁达。

    当我们想起他,嘴角总会露出微笑,你会觉得,生活美好,人生可期。

    正如那句: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收集整理读书笔记~~~                      部分内容来自“三七读书”精华拆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否曾为东坡诗动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fm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