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虎“三娘教子”
据媒体报道:长安区灵沼街办的冯村有专属的社火——冯村射虎。相传唐朝名将李存孝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16岁时入涝峪沟砍柴,见一猛虎祸害百姓,即拔箭射之,虎应声而亡,当地群众称李存孝为射虎英雄,并将李存孝射虎的形象装扮成社火芯子,张扬其骁勇善战、行侠行孝的义举,之后“射虎”一词便成为冯村芯子的特殊称谓。
记得四十多年前,我领着几个同学去凿齿村看射虎的轮廓印象;想到二十多年前,我父亲为我社(一村分二社)耍射虎时写“射虎”请柬引起的往事:当时父亲写的就是“射虎”二字,却遭别人讥讽,甚至于受到欺负。
上述第一段文字中,出现了“社火”和“射虎”两词,其实“射虎”一词并不是冯村射虎的专用名词,然而应该到底使用哪个词汇准确呢?
李存孝射虎的典故发生地,有记载是发生在宝鸡县的,有说是在终南山的,还有说是在其他地方的;典故情节也不尽相同,有救父说的,有为乡邻除害的,总之,能引起乡邻们群起击节庆贺并推上高台让众人仰首观瞻,就是善义之楷模。这就是射虎的起因。
“射虎”在村社间的表演,本意就包含有希望村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黎民富裕安泰、红火热闹的美好愿景。进而在演化过程中,增加神明出游的部分程式化仪礼,丰富了单一的射虎内容,成为了村社期盼生活幸福红火的祭祀和娱乐的一种文化活动,简言之,就是出现了寄托着希冀的“社火”一词。
然而,在关中乡间,射虎活动叫“耍射虎”,而不是文雅的“表演”,一个耍字,更显得射虎的活灵活现,更接地气,更受老百姓的喜爱。
随着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北方的射虎(社火)文化,借鉴了南方的社火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补充进了“划旱船”、“跑龙舟”、“舞狮子”等喜庆热闹场景节目,让北方的社火场面更大气、更火热。
在古城西安的周围,尤其是户县长安一带,除了文章开头的冯村射虎有名外,还有渭丰镇定舟村、大王镇凿齿村、秦镇的裴家寨、庞光镇的穆杨宁三村、五竹镇索家庄、长安的小丰村等等,都是出社火的有名村社。
能出社火的村社一般都是比较大的,也都是村里出有文化能人的,懂得戏曲艺术,或者基本上有自乐班戏曲社团。
社火除了在本村本社表演外,还会受邀请去外村、外地去耍(演出)。记得我幼年的时候,约略五十年前,我村就邀请长安冯村的射虎来耍过。后来,我社(一村分二社)先后三次邀请过定舟村射虎来,场景热闹非凡。射虎走遍邓氏街道,家家门前就自发地摆放有热水、副食,当射虎队伍临近时,就会鸣放鞭炮迎请,给演职人员送热水和副食。
从“射虎”开始,在演化过程中,也有乡间谐音的作用——“she hu”和“she huo”的发音接近,区别在最后多了“o”音,而到了“社火”一词。
在我看来,这两个词一个是本意,一个是寓意,无论咋用都行,只要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意思才是最重要的,两词实质上的意味都是一致的:国泰民安、富强幸福。
从“射虎”到“社火” 从“射虎”到“社火” 从“射虎”到“社火” 从“射虎”到“社火” 从“射虎”到“社火” 从“射虎”到“社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