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相册,看到马未都老师在圆桌派作嘉宾的一些发言,大概意思是与人沟通时需破除掉一些不好的观念。
第一个就是打掉羞耻感,把自己的这层壳剥开,第二步才是说话技巧。
马先生认为在社会上混,敏感不重要,钝感重要。这个观点对我这个i人来说很有启发。
“敏感用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非常有用,但是在判断人际关系上的时候,就不要那么过于敏感。人家有时候没怎么你呢,但是你自个儿觉出很多内容,内心加戏,然后引发连锁反应。”
要学会心理学上的客体分离,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你是别人的事情,你越在乎谁的看法,就越可能成显谁的傀儡,别人的意见是别人的事,把自己搞好就好。另外,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人,你也都是得罪得起的,不要总是替别人着想,你来这世界不是当丫鬟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的善良。
想必当初对马老师这段话是有触动的,不然不会保存这么长时间。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在阿德勒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作为一个性格略内向的i人,实在是有时有点抗不住。比如最近几天要有的一次同学聚会,今年有一位同学孩子高考成绩很好,估计是浙大了,打心眼里为她们高兴。巧得是这几位玩的不错的同学,孩子都是学霸,清北复交,一大片。
其中一位同学的小孩曾对他妈说:妈,我考了个天大,是不是拖大家的后腿了。
这话说的,真让人无语呀!我们家这个睡不醒的,还不就是垫底那个,我不也如珠如宝宠着!
如果同学聚会都带着孩子,我的娃儿在现场会不会受到暴击呢?
转头和家里那个略外向的e人商量,结果人家说:“去,为啥不去?多和优秀的人接触,多学习人家的长处,这多好,我和老师同学聚会后,听他们都在锻炼身体,怕出毛病,我不也就马上行动了。这就是收获!”
“你咋就想那么多呢?就是省厅来人检查,我也该说啥就说啥,从来不会怕,他们有比我知道的多的地方,我有他们不知道的基层经验呀,我说给他们听了,他们还得感谢我,要不为啥下来调研,按流行的说法这叫:祛魅,放下慕强心理。”
“有那么脆弱嘛?自卑就是个伪命题!人要坚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未来长着呢,孩子们都有很大潜力。当然要去了,这就是锻炼他的机会。”
看看,看看,在e人那里,人际关系什么的,啥都不是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