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滚雪球》(一)

读《滚雪球》(一)

作者: Jeff_孙 | 来源:发表于2017-09-19 11:38 被阅读0次

前不久,巴菲特刚过了87岁生日。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测,巴菲特的接班人会是公司公用事业部的主管格雷格*艾博尔。另外还有个说法,巴神可能再执掌十年。如果你看过他的传记《滚雪球》,你应该会赞同后一种说法。​

备考之余,我开始看搁置很久的《滚雪球》。之前几个月里,我一直在写投资笔记,没写其他题材。想了一下,还是应该写几篇读书笔记。现在阅读习惯比以前好一些了,会在书上或手机上记下想法,只要把这些想法简单整理一下就是一篇读书笔记了。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能记录自己看了什么书,二是强迫自己做总结否则很容易看过就忘,三是能和共同的爱好者交流。​

这部传记对巴菲特一生的记述非常详尽。尽管存在一些英文语法翻译造成的问题,总的来说,中文版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传记我读的不多,惊讶于这部传记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朴实感,书中巴菲特的形象丝毫没有大人物的感觉。总结他的优点,可能就只有“诚实”和“极其擅长投资”两点。他的财富就是靠这两个技能,一点一点积攒起来。​

巴菲特出生在中产知识分子家庭,那是正值一战后美国经济大萧条。因为祖父经营的杂货店和当国会议员的父亲,他的家族在奥马哈有点名气。深受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孩子。他的家族非常重视“钱”,让他从小养成了“敛财”的爱好。可以说,巴菲特终其一生所做的投资事业,是他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事情。​

巴菲特智商很高,却不善交际,感觉就像个金融业的极客,难怪后来和比尔盖茨这么要好。他的父亲是个坚定的左派,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这却让他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父亲的坚定和诚实彻底塑造了巴菲特的观念,而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因为家族有精神病史,母亲就对三个孩子非常刻薄,造就了巴菲特的低情商。幸好,这点后来由他的妻子弥补过来。他的妻子在大学时就是个敢于和犹太人谈恋爱的女生(那时候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是个谁都愿意向她倾诉的善解人意的人。​

巴菲特的家族里对孩子普遍很开明,没有过高的期望,也不限制其发展,对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大多是鼓励或不管的态度。允许犯错、允许不完美,这样的教育原则有很浓重的犹太人风格。但我认为,他家族在教育上的开明大多来自对商业的深刻理解。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这一点在传记对人物的刻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得益于家族的引导,巴菲特从小就开始做“生意”,有自己的工作收入,14岁就跟成年人一样依法报税,上大学前已经有了一定资产。从传记来看,他几乎从来没有迷茫过自己应该做什么。我想原因除了他有突出的商业技能和坚定的信念以外,这笔“资产”也是他能这样做的“底气”。​

华尔街的投资家有很多是学哲学的,但巴菲特不是。尽管他有自己的投资哲学,但实在朴实无华到极点,根本谈不上是独特的思想。他在学术上也没有任何建树,他的兴趣只有“赚钱”。他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伟人就必须有大的格局。但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另一种品质 —— 务实。这有点像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倡做好身边的事情,发挥自己的特长,间接的去影响更多的人。无论是富兰克林,还是巴菲特,都是靠不断地学习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反观我们的教育,却极少提到“务实”。​

巴菲特通过他的“诚实”和投资技能,结实了很多同样务实的社会精英。查理芒格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有明确的专业技能,在社会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做事认真且脚踏实地,对财富有正确的基本认识,不会强迫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几乎就是“精英”的名词解释。这帮志同道合的精英还不约而同的有着克勤克俭的习惯。在一次围绕格雷厄姆的聚会中,这群在美国商业届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群,居然因为穿着朴素和吝啬被酒店门童鄙视。

巴菲特很幸运的生在一个中产家庭,有爱他的家人、贤惠的妻子,有投资学鼻祖格雷厄姆做老师,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精英朋友。他与芒格的友谊应该还会随着时间加深,一开始芒格对他的影响主要是在他学到的格雷厄姆“捡烟蒂”(用财务分析寻找明显价值低估的公司)的投资哲学中,加入了“做大生意”(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和研发能力来判断是否会快速增长)的思想。​

另外,巴菲特的幸运还有时代的机遇。他所学习的“捡烟蒂”的投资方法,正好适用于大萧条后百废待兴的美国市场。那时候的美国缺少人力,允许招童工,这让他有从小做各种小生意的机会,也让他有捡了10年都捡不完的“烟蒂”。我们不可能简单复制巴菲特的成功路径,现在各行各业都已产能过剩,不太会有“烟蒂”机会存在。但现代的投资理论已比60年前完善太多,投资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即使是巴菲特自己,也并不是一直靠财务分析、定安全边际来捡烟蒂。他后来用了芒格灌输给他的方法,通过买进大量股票,控制董事会,要么帮公司寻找更好的经营之道,要么清算资产来获得回报。这一方面说明他的投资方法在升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随着经济好转,烟蒂越来越不好找了,掌管的资金体量却越来越大,而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最后一点感想,是关于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大大降低了投资的学习和实践成本,以及与优秀人才交流的成本。过去巴菲特交易股票得靠经纪人打电话联系买家和卖家,获取资讯的渠道基本只有报纸和图书馆,与别人交流经常要坐飞机登门拜访。我们有幸能在今天回顾200多年的工业文明史,见证科技发展对经济起到的根本性作用,由此来帮助我们回避巴菲特犯过的错误 —— 忽视技术发展。尽管巴菲特错过了Intel、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公司的投资机会,但他其实把握住了另一种更隐性的科技进步。今天的很多技术,比如人工智能,某种意义上就相当于60年前格雷厄姆提出用财务分析公司价值的技术。它们都揭示了公司运营背后的种种信息,让掌握它们的人比别人更占先机。​

相关文章

  • 读《滚雪球》(一)

    前不久,巴菲特刚过了87岁生日。据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测,巴菲特的接班人会是公司公用事业部的主管格雷格*艾博尔。另外...

  • 读《滚雪球》(三)

    全书已看完。继上一篇笔记,已经过了三个月。期间因为考试,暂停了其余书籍的阅读。考完之后接着读《滚雪球》,思绪难免有...

  • 读《滚雪球》(二)

    笔记一讲的是巴菲特从出生到30多岁,开创事业不久这段时期,大概是1930年至1965年。​ 现在读到大概1975年...

  • 【454】读《滚雪球》

    感觉在密信上完成打卡作业一点都没有以前在微信上完成打卡作业爽。 所以感觉到读书打卡的人,比起原来越来越少了。 但是...

  • 若是美好,那是精彩。若是糟糕,那是经历。

    经过几课时的学习训练,今天的诗文美读展示终于圆满成功了。情景赏析读、古今对译读、创意表演读、滚雪球式读、退潮式读、...

  • 读《滚雪球》有感随笔

    人物传记类的书籍都不如小说有趣。但又有小说永远也编不出的离奇情节。 很多人崇拜沃伦,因为他数十年的不菲战绩。似乎觉...

  • 读“滚雪球”的一点思考

    这几天看巴菲特的书,听李笑来的课,思考的都是关于投资的问题,投资看似简单,实则很多考验,但构建了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

  • 读《滚雪球》第一章

    1 巴菲特在太阳谷演讲中是如何运用具体地*表扬*,*泛泛*地*批评原则,表达对科技股不感冒的? 根本不存在新模式,...

  • 我读巴菲特《滚雪球》

    我曾经自诩是个聪明的人,懂得投资的人,不过社会总会狠狠的给像我这样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投资领域盲目自大,无异于是...

  • 善心与能力

    ——我读《大学》之(14) 文/吴文博 《大学》文字不长,但内涵丰富,其滚雪球式的内容阐述让人越读越觉得处处有内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滚雪球》(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jw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