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能力

作者: 东篱文集 | 来源:发表于2016-12-26 23:08 被阅读0次

    ——我读《大学》之(14)

    文/吴文博

    《大学》文字不长,但内涵丰富,其滚雪球式的内容阐述让人越读越觉得处处有内涵,句句是经典,字字有份量。艰难地写完“悖入”与“悖出”的话题后,我脑子里一直被“善心与能力”这个话题占据着,思来想去,还是写下这个话题吧。

    有没有“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从社会政治角度说,“争民施夺”是一条难得的判断标准。“争民施夺”怎么理解呢?不同的《大学》版本有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以张居正为代表,“争民,使民争斗;施夺,是教民劫夺”。一种是三才童子《管锥集》里的解释,争民,就是跟人民争抢,即抢劫人民;施夺,就是实施掠夺。两种解释的立意方向一致,都是说:争民施夺,就是与老百姓争夺利益。这无疑是不错的。但我不同意这种理解。其实,“争民施夺”应该一个字有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这在古代汉语中十分普遍。我们只有把四个字各自的意义和用法解释清楚准确了,整个短语的意义才是准确可靠的。

    “争”的本义就是争夺,“施”的本义是“施行,实施”。“争民施夺”应该是个“动宾动宾”式组词结构,其中“民”、“夺”是两个名词,“争”、“施”是两个动词。“争民施夺”的意思是与民争夺,实行强取掠夺政策。这个理解与《大学》全文语境十分恰合。“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只是表面讲德而内心重财,实际工作中就会与民争夺,施行巧取豪夺之策,与老百姓争利。这种情况必然会加剧君子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让“财”、“民”、“聚”、“散”呈现出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这里,“争民”是“使民争”还是“与民争”,要看上下文。“外本内末……”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谁?从上文看,应该是君子,君子“使民争”是管理不好,君子“与民争”是跟老百姓计较争利。显然,导致“财聚民散”和“财散民聚”结果的只能是“与民争”。所以,“争民施夺”的意思应该是“与民争夺,实施巧取豪夺、横征暴敛的政策”。

    “使民争”是无能,管理不善;“与民争”是不善,与民争利。结合后文引用《康诰》《楚书》的文字来看,“善与不善”才是“争民施夺”的根本。“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理该如此,事实怎样呢?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今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尚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这里通过一个臣子的行为,具体阐释了“善”的标准。“善”不仅表现为“仁亲”,还应该是“断断兮”(忠诚老实的样子)、“休休焉”(心胸宽广的样子)。表现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就是,别人有技艺,就像自己有技艺;别人有美好德行,他自己就内心喜欢。这些都不是表面应酬的、虚情假意的态度和行为,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地说出口、表现出来的。这样的人就是“善”人,就是“仁亲”之人,他能够包容一切,因此就能保护我们的子孙和百姓并为之谋利。反之,就太危险了!

    在人治为根本方式的封建社会,所谓“治”关键是要以人管理人,虽然也有一些法律制度,但由于“家长式”的绝对权力和决策方式而使得“管理”中个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以人为管理核心的体系中不得不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正所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正因为如此,封建社会常常把这种具有个人完美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人称为君子。君子的意义在封建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历史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社会形态的话,那么,君子传统功不可没。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独特的君子文化——这个到现在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要将中国的君子文化与西方的绅士文化相比较的话,那么,我以为中国的君子文化是一种脱离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色彩而独立存在的纯粹以人格人品为根本素质的修养文化,具有恒久的人性价值,比绅士文化先进不啻数倍。从与民争利的角度看,君子必须具有“善”、“仁亲”、“断断兮”、“休休焉”等高尚品德与治世能力。这是《大学》的落脚点。

    但《大学》又非常明智地论述了“君子”与“仁人”的区别。它说君子不能遇事一味地“善”,为人处事应当有原则和底线。君子“善”,固然能够仁亲、忠厚、宽容,“保我子孙黎民”,但也不能没有原则和底线,只是一味地仁亲、宽容、忠厚。这就需要“仁人”。“仁人”常常与“志士”连用,意思是仁人志士爱憎分明,大智大勇,能够区别善恶、好坏并果敢处置。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人是君子中爱憎分明、大智大勇、别善恶、敢作为的人,对臣子中间那些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危险人物能够果敢地予以处置,流放他们,驱逐他们,让他们远离朝廷,到四夷蛮荒之地去。这就是“仁人”还应该懂得为政的基本道理,即“大道”。从“道”到“大道”,从“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到“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的品格、智慧之于国家社稷的意义越来越重要了。

    善心与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心与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yds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