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过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经验会欺骗你,你的想象力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因为,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虽然只是个段子,却也精准地表达出了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印象。
确实,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公元前3世纪开始,独立于物体的数字产生,数学就开始有了抽象性,被数学研究的对象从此也不再具有物理属性。
而且,和物理、生物、化学等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不同,数学是一门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的科学,自然科学的结论可以通过测量和实验来获得,而数学的结论只能通过逻辑推理获得。
因此,对于普通人而言,数学逐渐变成了一门不太容易掌握的学科,“不会就是不会”,很多人一提到数学就望而生畏,觉得它“跟日常生活的关系不大”,我也曾如此认为。
实际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数学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计数交易、统计测量,大到宇宙的探索、行星的观测,数学都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我曾有幸读到吴军博士的著作《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让我真正见识到了数学之美。当时我就在想,能不能有一本写给孩子的数学通识课,能够从小就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
没想到,今年我就看到了这本《给孩子的数学课》。
《给孩子的数学课》想必很多人对吴军博士都不陌生,他是计算机科学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先后就职于谷歌和腾讯,分别为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和搜索业务副总裁。现为硅谷投资人。
吴军博士在科技领域颇有建树,曾出版过多部科技类畅销图书,其中《全球科技通史》《信息传》荣获“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入围“中国好书”,入选“文津图书奖”。
作为一本写给孩子的科普读物,趣味性是必备的。所以,在这本《给孩子的数学课》中,吴军博士并没有一板一眼地按照时间顺序来讲数学的发展史,而是选取了历史上影响了世界的40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再以风趣幽默的行文来讲解了这些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
从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数学这门科学的发展脉络,还能从中感受到伟大的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智慧的光芒。
书中的第一课就讲述了一个古老的问题——圆周率是怎么算出来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思考题——为什么不能把圆周率简单定为3?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人们计算圆周率的过程经历了五个阶段,先是从直觉和经验出发进行测量估算,然后是用几何方法进行推算,接着是用代数方法、微积分方法进行运算,再往后,在微积分的基础上,人们发明了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来计算圆周率。
从圆周率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数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先是从直觉和经验出发,提出假设;然后需要使用逻辑,通过严格证明才能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工具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得更加强大。
除了圆周率的计算,书中还讲述了我们所熟知的勾股定理、无理数问题、黄金分割、虚数的发明、斐波那契数列、黎曼猜想等著名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被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解决了,而还有许多问题等着我们去寻找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一切皆数。”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也有句名言:“我断言,在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中,只有数学是完全由纯粹真理构成的。”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中农更多学科的基础,而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数学。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数学,也必须学习数学。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知识并不等同于数学。学习数学,重要的不是让孩子掌握多少数学公式、考试考多少分,而是要帮助孩子养成一种数学思维,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