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以常规训练为主。我见缝插针地上了一节语文课。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很“本真”呀,或许我长得本来就不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他们很“活泼”。
于是,我边整纪律边上课。本节课主要以对话交流为主。第一个问题我问他们上学后的感受是什么?当然前面铺垫了一下,虽然他们之前上了几年的幼儿园,但是现在是上小学,会有什么感受呢?问过之后,我心里还在打鼓,他们知道什么是“感受”吗?没想到有几只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来,在他们的回答里我居然听到了“兴奋”“激动”“快乐”这些词汇。我承认,第一次接触,我不太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底有着怎样的知识积淀,所以我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兴奋”“激动”,待我一问,真有几个孩子是理解的。
我看除了几个孩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其他孩子或许感受相同或许不会表达,兴趣了然。我又换了一个话题,让他们向我描述一下开学第一天的情景,这下孩子们来了兴致,举手的同学明显多了。有的一句话,有的几句话,有的居然可以用一段话有条理地描述那天的情景。在有的孩子的描述中,有家长、老师、高年级学生各自的表现。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既能看出这个孩子的表达能力,也能看出他的观察力。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孩子们知道“我是中国人”,我们一起从我国的民族组成入手来了解中国。有几个孩子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并了解一点这几个民族的特点。很让我惊喜。当我问他们作为中国人有什么感受时,没有人回答,很迷茫地看着我,我明白了,我问得这个问题“超纲”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至于为什么骄傲,为什么自豪,一节课两节课是很难让他们明白的,这种情感会随着他们对祖国认识的进一步加深慢慢生成、深化。
第一节课,有惊喜,也有失望。孩子们是有差异的,有上课专注听讲的,也有东瞅西瞅的;有积极参与回答的,也有置身事外的;有精神饱满的,也有懒洋洋的。总之一节课下来,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喝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