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床,按照惯例,浏览新网师公众号的文章。我看了程红兵校长的“读书、思考、实践,是教师复苏的核心”一文,深受启发。程校长不愧是一介书生校长,身上的书生气很浓。程校长坦言自己不太喜欢去交际,只喜欢静静地看书,写作。由于看的书多,视野就开阔起来了,思维也越来越灵活,想什么事、做什么事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程校长真正做到了“读、思、行”合一,在上海建平中学当校长时,他对办学进行实践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上海金瑞学校担任校长时,在课程改革和超学科的课程改革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些实践,让程校长的思想逐渐明亮起来,思考不断深入起来,看事物的准确性也随之提高 。
程校长说,读书就要读经典书籍。经典不是人家说“我正在读......”的书,而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的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自从加入新网师以后,我接触到了许多经典书籍,这些书是以前闻所未闻的,看了一遍以后,内心感觉心潮起伏,我觉得自己前面二十几年简直是白活了,以前纯粹是在应试教育的圈圈里教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书匠。我总以为把学生的成绩提起来就是王道,于是乎不停地进行题海战术,我每天都沉浸在教参、教科书、习题集里,不是改试卷就是训斥学生,我的教育生活中已没有了温度。平时忙得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教育圈子中,有一个流传于底层的灰色名言:如果你要忘掉一个教师,方法很简单,让他连续五年执教高三。为什么在很多人心目中视作栋梁的高三把关教师,反而会成为废材?就因为这高三教学简单、机械、重复、大体无视了教育的发展,亦无视了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常年毕业班的经历,只能让一名教师一点点远离书香,远离诗和远方。这样的经历,注定会让一个最初充满理想、充满热情的内行,扭曲成一个只满足于埋头苦干的外行。我觉得自己也陷入了这种内卷循环状态,身心开始疲惫,语言越来越生硬,心情越来越焦躁不安。
读经典以后,我的这些状态慢慢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感悟到教育本来的样子,自己以前的很多做法是在cc孩子的身心,在读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谁就能获得职业的幸福。孩子的天性就是这样,他们顽皮、好动,反复无常,但又不失纯真、可爱的一面,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一内涵,才能说对教师的职业和教育行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读经典可以塑形。以前说话做事总是大大咧咧,不经过大脑。说的一些话,总是经不起考验,被别人拿做笑柄,读了经典之后,我感悟到许多教育的真谛。观察力和思考力不断增强,说话的水平也不一样了。清华的学者刘瑜曾经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
读经典可塑魂。塑魂,就是改变一个人的格局和气质。这一点确实感觉很明显。读了二年多的书,我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做什么事情很冷静,不会那么冲动。整个人看起来气质就不一样。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我不会去计较,反而有一种更大的宽容和包容的心,这令我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生活也感觉十分美好。
读经典要做到读、思、行合一,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融汇贯通。要做课程的改革者,实践者,这样你的思维才会逐渐明亮起来,思考才会逐渐深入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