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看《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是个传奇。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得剑桥哲学硕士。2010年获奖学金到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本书是她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她真实的求学经历,而她凭本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用“极端”评价塔拉的原生家庭一点也不为过。她为求学的抗争,历经的阻力和磨难非常人能想象。
本书的最后几段话特别打动我。作者说,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她和父亲的裂痕已经持续破裂了二十年,隔阂不仅来自时间和距离,而源于她的自我改变。而这一切归功于“教育”[微笑]。
是的,对于寒门子弟来说,一样贫寒的出生,往后的人生之所以不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我认为,塔拉之所以通过教育成就了全新的自己,不仅因为她的努力,也因为她的幸运。好多次,要不是幸运的遇到了赏识,并不予余力帮助她的人。塔拉绝对会回到可怕的原生家庭,会在撕裂的人格中过痛苦的一生。
很多时候,成功不是因为你比别人更努力,更有天分,而是你比别人幸运[微笑]。
这几年我回爸妈家都有些感慨。村里我的很多同龄人在外省打工十几年,现在又携妻儿回到了农村,在父母耕种过的土地,务农为生。
这不是因为农村现在发展好了,而是因为在外无法谋生,一部分人,回来就是啃老。而他们当年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头几年,是很风光的。
那年我以一般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气一般的高中,村里的人聊起都是不屑的口气。那时村里的同龄人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去广东打工了。我们家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但父母却决定让我继续读书。
我上高中的那几年,同龄人过年回家,给家里添卡拉OK音箱,添大电视,骑着新摩托车到处窜,神气得很。而我们家经常为我和我弟的学费,四处借债。
但幸运的是,我上高中的那几年,学校管理的特别严格,校风很好,不少人考上了好大学。
我的高考分数实际上离一本重点线差一分。但因为我家这片属少数民族居住地,可以加十分。我当时并不认为这十分对高考有多大意义。但结果是因为这十分,我上了一本重点分数线。
那年高考分批报志愿。我原想着我的分数在一本院校中不具有优势,等着一本落榜,踏踏实实报个二本院校好了。没想到竟然考上了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211。
我本科毕业时经历了一系列风波,要不是那年新校长上任,出台了准许毕业的特别规定,我恐怕连按期毕业都不可能,更别说去川大读研究生。
考上大学时没钱交学费,幸好遇到了省工会第一年举行贫困助学,获得了助学金,解了燃眉之急。考上研究生时还是没钱交学费,幸好有国家助学贷款。否则我很可能放弃读研了。
这些经历,我在之前的朋友圈里都写过。
毕业后做过的两份工作,全是别人转告的招聘信息。那年怀着近五个月的身孕顺利入职新单位,也是因为遇到了开明的领导。
回顾这些经历,我现在之所以对自己的生活有那么一点掌控,是因为我在穿过人生路上一扇又一扇门时,幸运的遇到了贵人。
有句话说的很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但现实是,有准备的人很多,而机会很少[微笑]。
我们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努力和幸运的结果,切不可狂妄。
所以不管我们未来爬得多高,都不应该忘记那些给我们搭过梯子的人。无论当初他是有心还是无心,是不遗余力还是举手之劳,我们都应念念不忘,心存感激[微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