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的贤相,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上书《出师表》表明自己将为了先帝“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遗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次次的北伐,但天不随人愿,每次都是功败垂成,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画卷。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挥师北伐。因为之前负责抵御诸葛亮的曹魏大司马曹真去世,魏明帝任命司马懿为大将军负责抵御诸葛亮。于是司马懿带兵渡渭水,建立阵地,意图和诸葛亮打持久战。
不管是《三国演义》的小说还是电视剧,里面的司马懿都被塑造成三国时期,唯一能够和诸葛亮抗衡的人物,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诸葛亮将自己的智慧都用来匡扶汉室,司马懿为的却是争权夺利,这一点两人就有差别。而魏明帝曹叡显然也是知道司马懿“鹰视狼顾”,带他领军在外并不放心。
为了防止司马懿谋反作乱,曹叡派出任命心腹辛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以监视司马懿。
而“使持节”是作为魏晋时期使者的最高规格,视之如见皇帝本人,拥有无需过问而杀两千石一下官职的权利,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当时诸葛亮想尽一切办法激怒司马懿出站,正是辛毗阻止了司马懿冲动出兵。
史载“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意思是诸葛亮使出了一切手段来激怒司马懿。
而《三国演义》的说法就更有趣了,诸葛亮将一套女人的衣服送入司马懿营中,并修书一封骂他不是男人,司马懿表面心平气和的穿着这套女装,但背地里却是怒不可遏,当时的魏军将士也是群情激愤,纷纷请求出战。
这是辛毗站了出来,拿出皇帝给他的权利阻止司马懿,并且下令三军不得出战,因为辛毗知道蜀军粮草不足,诸葛亮身体也不好,只要拖下去胜利一定是属于魏国的,而出战却有很大风险。
诸葛亮使出激将法后,本以为司马懿盛怒之下,必定出兵洗刷耻辱,可是魏军一直都没有动静。
诸葛亮为了一探究竟,派出细作到魏军中打探消息,细作回来后向诸葛亮报告说:“有个老头拿着象征皇帝的节,站在营门边,禁止出兵。”
诸葛亮一听就知道大事不好,这老头一定是辛毗,还长叹道“吾命休矣!”果然后面发生的事情如辛毗所料,星落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逝军中。
此次战争能够获胜,辛毗也算是立下大功,他跟随大军班师回朝后,曹叡就任命他为卫尉,不过第二年辛毗就病逝,当时曹叡还十分伤心,给予其谥号“肃侯”。
如果当时不是辛毗阻止出兵,战事顺利的话,诸葛亮也许就不会久劳成疾,最后病死五丈原,可以说诸葛亮的死和辛毗有很大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