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几年前一次回老家,听到荆老师因故不幸离世的。
老师出事的那年秋天,大旱,坡里的庄稼,晚上挺挺叶子,白天就干萎了。老师种着十几亩玉米,为了抢水源,凌晨一点多就和师母推着机器、水管,摸黑来到井边。这是一眼大口井,刚刚深挖过。老师在操作机器的时候,不慎失脚滑入井中。师母慌忙回村喊人,等人们赶到捞上来,老师已经不行了。乍听之下,沉默良久,心中感到十分悲凉。
荆老师,从四年级教到我小学毕业,国字脸,浓眉,不拘言笑,为人正直,忠于职守。人们对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虽多有微词,但我对他是很尊重、很感激的,甚至有些愧疚。
他家住在我们村的西北角,家境殷实。他的老父亲我见过几次,深眼窝,好像视力不太好,很少说话,是个精明的庄稼人。他家过日子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冬天挂在屋里的白菜老叶子都不舍得扔。与四邻不大来往。他媳妇长的很好看,圆脸,白皮肤,两个酒窝,说话很甜,通达事理,能干,是家庭的主心骨。荆老师是独子,父亲供他上了工读师范,毕业后回村干了民办老师,开始教初中,后来下到小学接了我们这个班。当时带着明显的情绪。
荆老师写一手漂亮的字,课上的很好,知识宽博、扎实,讲课有板有眼,常常对课本知识作一些延伸,同学们很感兴趣。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报有一颗同情之心。有个同学叫荆余法,父母早亡,和姐姐相依为命,是特困家庭,多次想退学。荆老师常常派我和一位姓栾的同学,来到他家那简陋阴暗的屋子里做工作,并且利用班内勤工俭学收入给予资助,使他没有辍学。
荆老师在工作方法上有明显的不足。性格有些怪异,动不动就发火,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鼓着腮帮子,从嗓子眼里挤出严厉的声音,很骇人。经常撤换班干部。与校长的关系很紧张,认准的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吃了校长的气,当着学生的面发牢骚。但火气消的也很快,就像雷阵雨一样。
他拿着我特别好,没有严厉的批评过。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解对了一道数学难题,他竟用了天才这个词来赞扬我,让我既羞愧又欣喜。清明节前,学校组织学生到高密烈士陵园扫墓,中午休息时,他到高密一中拜见老师,特意把我带上,在那座德式小楼里向他的老师介绍了我,使我心里热呼呼的。一次劳动课给生产队割喂牲口的青草,同学们洗完草依次称重后,荆老师把我留下来,让我和生产队会计同时打着算盘,合计总斤数。打了两遍,完全一致,一点不差,他很高兴,好像为他争了光,当着众人夸奖了我。回家的路上,我赤着脚,挎着草筐,踏着刚刚升起的一轮明月洒下的满地清辉,感到十分惬意。
荆老师的那种性格,在学校里是吃不开的。我们升入初中不久,就被校长借故辞退了。这件事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挫折,他很看得开,并不太留恋这个岗位,从小受家庭的熏陶,以农为本的意识根深蒂固,很快就适应了生产队的劳动。
1977年恢复高考,我在背负着巨大压力紧张复习的时候,急切的想找一套文革前的初中课本看一看。当我鼓起勇气来到荆老师家,说明来意之后,他慷慨相助,使我喜出望外,信心大增。这套书对我走上考场,实现人生的转折起了重要作用。借书的情节,我在《经历高考》一文中,有详细描述。
考上高密师范后,一次步行回家,碰到师母在路边地里干活,那时已经实行大包干。我跟师母打完招呼,转身离开的时候,听到师母不经意的说出了一句话。我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与我借书还书的事有关。从荆老师家借的那套书,在我接到录取通知后,很快就被别人借走了,不久又转到了另一个人,现在落在谁手已不好说,再找起来是很难的了。都怪我,年轻不虑事,用完应该赶快归还啊,他家又是特别珍惜东西的。我很后悔,很自责。这件事成了我多年的一个心结。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才有了一次报答老师的机会。
当时我在市委组织部工作。一个星期天上午,荆老师突然来到我在市委六号宿舍的家,手里提着几条一尺多长的鱼,可能是从附近市场买的。见到荆老师,我很高兴,赶紧说:“老师快请坐,来我家您带着东西干什么!”他扳着面孔粗声说:“和我客套什么,谁还不知道谁!”好像我贪财似的,弄得我哭笑不得。好在我知道他的脾气。对象准备了一桌子菜,热情接待了他。他边喝酒边说明了来意。他说,儿媳妇很有能力,在外面负责工艺品加工活。儿子很老实,在家种地。时间长了两人产生了距离,儿媳妇已经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他叫着儿媳妇的名字很亲切,像亲闺女似的。说话时眼里含着泪水。他让我选择一家好的市直企业,给他儿子安排一份工作。我十分痛快的答应了他。老师的心情开朗起来。他说,自己身体很壮实,能出大力,在家种着不少地,收入客观。到了秋收大忙,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边收,边晒,边种,青年人也比不上。有一次和邻居来高密赶大集,邻居买了一根铁制的电视天线杆,很重,两个人抬着走了三十里地回到家,邻居累的第二天爬不起来了,他还照常干活。他还说,自己最看不起的是那种有了几个钱就烧包不开的人。一次在村里的集上买香菜,正讲着价,一位养殖大户走到跟前,嗤棱着鼻子牛哼哼的说:“买几根香菜还讲什么价。别叨叨了,我都要了!”把荆老师气的脸发青,对我说:“瞎了!我一看,这个人瞎了!”果真这个养殖户很快就败落了,下场凄惨。
送走老师,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他儿子的事办妥。
没想到,这是我和荆老师的永诀。
2016年清明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