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

作者: 彗星闪闪 | 来源:发表于2023-09-14 20:31 被阅读0次

文字的统一虽不象政治措施那样引人注意,但就其本身来说也同样重要。这一措施也记载于公元前221年,并直接归功于李斯:“同文书……周徧天下。”据说,他是一部已佚失的教科书的作者,此书据说体现了这项改革的成果。但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因为象李斯那样的高官根本不可能有时间自己去进行改革的细枝末节。很可能他想出了这种主意,然后让一批学者去执行。

这项改革包括哪些内容?周代初期称为大篆的文字,在正字法方面,已经随着年代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周后期几个世纪地方文学的发展,可能还有地区性的变化。换句话说,同一个字因不同时期,也许因不同区域而写法不同。李斯统一文字之举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简化和改进复杂的、因年代而写法各异的大篆体,使之成为称作小篆体的文字;(2)把各地区的异体字统一为一个可能至少部分地以秦通行的字形为基础的单一的体系(虽然这难以肯定地作出估价);(3)在全国普及这一体系。可以设想,这个变化和随之在汉代进行的进一步的文字简化可能部分地由于以下的事实而促成:书写的新工具和新材料的采用,及随着政府公务日益繁重而对文献的迅速增长的需要。

从技术上讲,秦的改革显然不仅涉及单纯地简化几个字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改变其他字的基本结构和废除另一批字的问题。总的说来,由单纯象形部分(即简单的象形字)组成的字似乎以最小的变化传至后世;由多笔划组成的字显然更可能大有改变,甚至被完全不同的多笔划组成的字代替。这种激烈变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原来在字中用于表音的字形部分,到了秦代已不能充分体现当时语言中发生的语音变化。此外,多达25%的先秦的字出于种种原因(诸如这时的地名或人名、过时的器皿名称等等)而被秦的改革者完全废除,在后世绝迹了。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能设想中国的政治统一能够长期维持。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与方言的多样性正好形成对比)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相关文章

  • 书同文

    我们这些人,国家社会家庭的教育,让我们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和社会巨大的物质精神压力相融合,造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焦...

  • 闲话“书同文”

    闲话“书同文” 戎梁 从我懂事起,我那当过老师的外公就对我说,很多辉煌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

  • 大有与小有

    读到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时,在年节宴会上,大臣们刚刚完成“书同文”这一重任,思想稍微放松。当大臣们在岁...

  • 《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笔记(六)

    第六章 秦代书法 这一章,是书法史先秦秦代卷的最后一部分,回顾历史上的“书同文字”。 一、秦代文化与“书同文字” ...

  •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

    淌漾于书海里,遨游于文字中,身心俱逸,心情皆怡,情绪自盎,意情自昂,自是一件十分惬意而又优雅的事情! ...

  • 三代书同文

    夏商周之时,天下的文字都相同,所以《春秋左氏》记载的人名,不论是哪国,大致都相同。 郑国的公子归生,鲁国的公孙归父...

  • 玉楼春•始皇帝

    华夏首帝出西秦 统一伟積盖昆仑 车驾同轨书同文 郡县立国传至今 ...

  • 关于方言

    中国的方言也很多,但是文字大体上就汉字。秦始皇的书同文,马同轨,延续千万年啊。

  •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之书同文

    〈2017年10月1星期日〉国庆特辑:书同文篇,主要就华夏文字之源进行探索,这个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存疑的也不多,...

  •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最近的大秦帝国四部曲终于快看完了,今天学习了几个古代的词语,出自《礼记·中庸》,大家共同学习。 车同轨:即规定车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同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tv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