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书同文”
戎梁
从我懂事起,我那当过老师的外公就对我说,很多辉煌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仑、玛雅等的文化,由于文字的消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全部出现了断档,至使今人再难去解读这些古老文明。由于在众多的古老象形文字中只有中国的汉字延续到现在,所以中华古老的文明得以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始终没有间断遗失。
为什么汉字不会消失呢?因为它的优越性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无法比美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所以才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哈,汉字太可爱啦,我崇拜汉字!我一定要努力学好它!”听完外公的话, 我放声大喊,把外公吓了一跳。
镜像一:“书同文”产生的疑惑
到了三年级,也许是受外公的影响,我爱上了历史,课外阅读了很多历史书籍。知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嬴政成为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列国的文字不一样,为了保证秦朝法令的推行,秦始皇的主要改革措施之一,就是统一文字,做到“书同文”。
李斯小篆
程邈隶书
这是当时秦朝推行的标准官方字体:李斯小篆以及程邈隶书。
看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怀疑:各地的文字,人们使用了很多年,世代相传,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秦朝疆域那么大,有的地方还很偏僻,在交通和通讯条件都滞后的情况下,仅凭一纸公文,就要全国“书同文”使用同一种文字,这可能做到吗?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外公,外公说:“秦始皇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政出必行,当然能做到。”
“怎么能证明?又不能把古人从地下挖出来问!”我说。
外公笑了笑:“不能挖人,但可以挖物嘛。”停了一会,外公继续说:“这样吧,等到暑假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做一次文化旅行,帮你解决疑惑。”
“去什么地方?”
“暂时保秘!”
镜像二:参观闽越王城遗址
好不容易盼到暑假,外公带我乘火车来到福建省武夷山,不看山不看水,直接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闽越王城遗址和博物馆。
我们首先来到古城遗址,好奇怪,在一座山丘上遍地是残砖破瓦、断壁残垣,往四面一看,群山环绕,溪水抱流,是够偏僻和隐蔽的。
闽越王城考古现场
闽越王城全景
外公介绍说:“福建古称‘七闽’地,在中原人眼里从来是边陲之地。这里林深路隘,山海相逼,远古时期,很少有人涉足这里。”
“难道那时这里没有人烟?”我问。
“有。”外公说,“ 当时生活在这里的土著是断发文身以渔猎为业的闽越族先民。战国后期,楚国打败越国,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代有一支翻过武夷山,逃入福建与当地土著融合。”
“您怎么知道的?”我非常好奇。
“你去看司马迁的《史记.东越列传》就知道了。勾践子孙到福建后,其中有个叫“无诸”的最厉害,他统一了闽越各部落,做了福建的‘闽越王’。可很快秦始皇统一六国,把福建设为‘闽中郡’,打破了无诸称王的美梦。不过秦兵并未进入闽越地,也没有派出官吏统治,闽越相对独立,仍由无诸管理。”
“这段历史与这座城有什么关系?”我问。
“这座城址经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发掘研究,确定这座古城就是闽越王无诸在秦汉之际修建的王城,西汉前期被汉兵平定闽越时烧毁的。只存在几十年,竹简之类的文物在战火中保存不下来,但在出土的瓦片和陶器等文物上,保留了大量的文字,足以证明秦统一文字时,政令已达到偏远边陲地区。现在我们去参观博物馆。”
镜像三.王城博物馆的陶文、瓦文
在古城遗址边上,有一座与遗址历史价值相匹配的“闽越王城博物馆”,与王城城址景观互为表里。
馆里文物厅的橱窗内陈列着城址出土的建筑材料、日用陶器、各种铜铁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
陶器印文拓片
瓦文拓片
外公带着我直奔我们要找的主题——文字,先看了陶器印文拓本,接着又看了瓦文拓本,这些文字是当地官营制陶作坊专门印在产品上的各种戳记。最漂亮的当属文字瓦当(瓦当,就是筒瓦的头,用来 保护瓦檐和装饰宫殿的)
乐未央瓦当拓片
常乐万岁瓦当拓片
外公说:“这些出土的文字,可以肯定不是闽越人原先使用的文字,而是秦始皇统一后的文字。这中间较标准的隶书也不多,不少字体介于篆、隶之间,正是秦朝’书同文’初期由篆到隶的过渡状态。瓦当上的吉祥语文字是小篆,字体规范工丽。象这样山高皇帝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都做到与中原使用统一的文字。你应该不会再怀疑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令的力度了吧!”
“是的,我相信,也进一步认识到,秦始皇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但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说。
“什么问题?”外公很有耐心。
“古代闽越人使用的是什么文字?”我问。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越、吴、楚、蔡、宋等国使用的是鸟虫书。闽越统治者是越国的后裔,使用的也是这种文字。电视剧《芈月传》里有个情节,楚国医生开的药方,秦国医生看不懂,就是这个原因。”
“这里的遗址有出土这种文字吗?”
“有,但很少,你看那两块封泥!”外公指着一个橱窗对我说。
“什么是封泥?”
封泥
“‘封泥’是用来粘住信封口的。粘好之后,趁着没干,盖上印,做上标记,不让别人拆信。如果别人想拆开的话,必须破坏封泥,那样印就没有了。这二枚遗址出土的封泥文字就是虫书,与遗址中共存的文字完全不同,应是闽越人从前使用过的文字。”
我认真地观赏着两枚封泥,不由得问道:“这上面印的是什么字?”
“至于是什么字,我也不认识,曾请教考古专家,他们也讲不清楚,因为这种文字有的早已消失了。”
“还有专家不认识的字,这太有趣了!谢谢外公,这次旅行,不但解开了我对‘书同文’的疑惑,还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不过我还想问一下——”
“什么叫鸟书?”外公和我异口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