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玄奥”与“简单”
黄岐之
对中医的看法,存在两种普遍的说法。一种是“中医是哲学”,玄奥难懂;另一种是“中医大道至简,美妙至极”。中医是关于人体生理及疾病诊治的理论体系,为何有人认为“玄奥”,而有人认为“简单”。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显然是人的认识理解不同,而不是事物因人而变化或事物由一变二不同。
一、谈谈中医的“认知”
众所周知,科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人类的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以研究对象是否为客观实际需要的具体问题,其理论是否符合科学的理论架构,是否经历实践的检验。
中医的认识对象是客观的自然人体生理及病理,是根据人体物质变化表现去认识分析的,认识的结果不会随人的主观而变。其次,中医理论学说具有科学理论架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中医及医药理论经典流传数千年,经历了实践检验,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的有效性获得了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因此,中医理论具有科学性,中医是科学,并非迷信学说和宗教理论;是具体的科学理论,不是抽象的哲学理论。
二、谈谈中医的“玄奥”
中医理论源于《易经》,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基于“天人合一”,这种生命的认知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受西方文化认知影响,不少人认为中医不能象西医那样具体形象、标准化,没有科学实验的数据作依托,中医被认为是难捉摸的“玄”理。
对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认识,中医没有象西医从解剖的角度去认识其组织器官构造,再去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没有发现人体存在结构吗?显然不是,因为中医的脏腑理论中对人体结构的描述也十分详细,经络理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十分细致。中医是从阴阳学说、气一元论观点去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充分考虑到人体生命与人体完整的联系,人体体液的在人体中周期性流注是生命的根本,如果人被解剖或死亡,则人体中体液的周期性流注被破坏或不存在,人体生命的认识就不完整。
中医的脏腑理论与阴阳学说、五行理论相结合,对人体上述特点的认识是充分的,对人的生老病死,各种生理和病理的分析也是合理的,并提出了一系列诊治理论和方法。
中医理论讲究辨证,运用阴阳、气、五脏五行等生理关系来诊治疾病,这些关系难以通过数据、图象和公式形式表达,且用“辨证”的方式去分析。如果对其中(中医理论)关系不清,又不熟悉与人体病理联系的奥秘(即规律)时,产生难以捉摸“玄”的感受,由此,也容易产生错误。
三、谈谈中医的“简单”
中医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有着复杂性。无论是对人的生理认识学说,还是诊治及医药理论都有专门的典籍和论著。说其“简单”,是指中医各个部分理论的高度概括性表达。
例如,中医经络有“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诊治有“八纲六经”,治则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医药有“四气五味”“归经”等,辨证中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及“方证”之法等。中医与西医相比,中医的理论依据“天人合一”,贯穿生理、病理、诊治和医药各个方面,诊病有“望闻问切”,辨证有“八纲”与“六经”,医药有“经方”等等。中医无需繁琐的检验及众多仪器设施,中医药也来自大自然的“草本”。中医诊病是通过“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之规律,“从外知内”。疾病的治疗是顺应人体气机变化而治,中医是“绿色”的医疗。中医大道至简,描述了医学的自然性和生命性,简而至美。
当前,有人认为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哲学观形成的医学。实际上,中医与西医都符合现代科学认识架构,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认知理论,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的不同视角的认识理论。视角不同,思维不同,概念不同,理论也就不同,二种理论难以相融。因此,现代人用现代思维难理解中医,故中医“玄奥”,如能立足中医思维,则中医“简单”。
(《医学随想》文集为原创系列,版权所有,转载和引用时,请说明出处,否则为侵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