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三种转变——工作的转变、关系的转变和创伤后的转变。
这里,先来说工作的转变。
真实的自我存在吗?
职业转型绝不是找一个能赚更多钱,有更大职业发展的工作这么简单。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在公司做运营,这是一个自我;
在机关单位当公务员,这是一个自我;
在大学当老师、创业或者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背后,都有一个自我。
这些自我关系到别人怎么看待我们,我们怎么看待别人,也关系到我们会怎么行动、思考和感受。
所以,职业转变的过程,就是新旧自我更替的过程。这也是转变过程的核心和最难的地方。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通过类似职业倾向测验这样的工具,来发现真实的自己,然后根据这个真实的自己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
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说发现真正自我时,我们正在以一种静态的方式看待自我。我们假设自我时一个已经成型了的东西,只不过它被类似纱布的东西遮住了,所以你看不到它。
而实际上,在你做出选择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是在你寻找和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选择一个“可能的自我”
与所谓的真实自我不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自我。这些可能的自我,有些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化的自我,有些则是我们非常厌恶的、不愿意去扮演的自我。
这些不同的可能的自我,随着你选中了其中的一个自我后,其它的自我就不断衰退直至消失。
而职业转型的过程,就是选择其中一个可能自我,让它跟真实世界发生互动的过程。
如果这个可能的自我在现实中是适应的,那它就会逐渐成长起来,变成真实的自我。如果它不适应,那我们可能就要换一个可能的自我,重新做类似的尝试。
如果你已经转型成功了,回过头来,你会有一种“一切理当如此”的感觉。可实际上,在萌芽期,这些可能的自我只是心里的一个念头。当经历结束和迷茫后,这些念头就由偶然产生,逐渐变成了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选项。在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尝试后,这些念头就可能长大。
念头的成长需要尝试
一个念头需要成长为一个选择,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个可能的自我是符合你的价值观的。它对你有某种特别的吸引力。你对它有某种特别的亲近感。
第二个原因,是你需要去尝试,它只有在实践中,才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如果没有尝试,这个可能的自我就不会有发展。
我们以往的观念里,职业转型是先了解自己,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做一个计划,并逐步趋完成。实际上,职业转型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中间有很多的反复和纠结。
计划通常是派不上用场的。只有尝试的反馈能告诉你,你对未来这也的设想到底是对是错,如果要改进,更真实的路在哪里。
听起来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在当时,迈出尝试的每一步,都是对自己心理舒适区的突破。
成功尝试后的过渡期
当我们找到一个可能的自我,朝理想的自我转变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自我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新的自我和旧的自我在一起共存、竞争,逼迫你做一个选择。而你会不断跟自己讨价还价,拖延做选择的时间。
这种拖延,即是因为放弃那个旧的自我所带来的损失,更是因为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焦虑,是我们面对结束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
在过渡期,旧有的自我和新的自我还在不断地此消彼长,你会一直处于撕裂的、焦虑的状态,直到某个契机告诉你,你不能再逃避你得选择了,这个时候真正的转变来临了。
职业转型的过程,从萌芽期的念头,到不断尝试,再到新旧自我相互撕扯的过渡期,一直到职业转型的完成。这个过程通常是漫长的,而且有时候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可是,如果不去响应内心的召唤,在你厌倦却不得不去上班的那一刻,在你半夜醒来的那一刻,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接受人生的挑战,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在职业的转型中,也许我们想要的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这个踏实的感觉里有我们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本篇的另一个标题可以总结为:行动力在个人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