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儿,我真的不愿意提及80多年前的一幕:古什群峡口某个夏日的黄昏,夕阳照在凝血般的黄河上,屡次与西北军阀马步芳恶战的红西路军连遭败绩,万余名将士被俘且惨遭杀害,剩下的数千战俘被押往西宁,其中又有四百多人又被驱往荒滩野洼苦役,1939年的青海循化,苍凉悲壮。
战士们衣衫褴褛,步履踉跄,不少人伤痕累累,他们最大的三十来岁,最小的不过十四五岁,其中还有一个女子,在来循化之前,他们修建了乐家湾机场、享堂公路,倍受折磨。
山高路深,黄河难越,循化赞卜乎被称为“死亡之角“。红军战俘就在荒野里夯土墙,圈庄廓,上山伐木,修建房屋。1939年至1946年七年的时间里,他们开荒一千七百多亩地,修建民宅六十多座、巨型水车五架、水磨三盘、油坊两处,架桥一座,修建学校一所、清真寺一座。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隐密的历史是老人口中漫涣不清的记忆,直到1993年当地拆除危旧的小学建筑准备重建,青砖上刻制的红星、篾刀、䦆头以及人名才被发现,与众不同的清真寺拱顶才找到解读,一段隐藏的故事终于重现天光。
我们无从知道,当年的红军战士是如何极度的隐忍,将深埋心中的革命信念、战斗意志藏匿在清真寺,刻入小学校的青砖。此刻我们是感动的,为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永不动摇的信念。
故事不多,红光村,八十多年红西路军有关的往事使一个曾经普普通通的撒拉族村庄大变迁,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从黄河波涛间升起,在青海高原上熠熠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