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痛失玻璃的中国》
因为古代瓷器制作水平实在太高,搞的我们不太需要玻璃
而西方穷,缺少土,没办法只能不断的制作玻璃 12.3 世纪,工艺突破出现了透明玻璃,平板世界
玻璃让无数人逐渐树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这个世界是可观察、可理解、可研究的
罗胖从这件事中得出了两个提醒
1.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只不过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的用处而立,目前自己眼下的认知,无法去判定当前的事物
宽容,也许是一记解药,允许多元化的纯在,多点行动,少点逃避与否定
2.任何一个优势的取得,都有一点像负债,都隐含着一个你意识不到的劣势
就像“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当年中国人在陶瓷的上做到了登峰造极,却也和玻璃插肩而过
笑来老师直播时说过 一切知识都是可以触类旁通的,都是有用的,所以只要还有精力,那就不断的学习
5.2《信息即权利》
“戈德华特规则”精神医生只有在亲自为一名患者诊断过后,才能做出结论
医生的判断都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权利判断
过去我们说权利它的基础,通常是暴力和财力/好比说公司就是财力,政府就是暴力
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另一种形式的权利正在崛起,那就是信息,每个人都有,所以它更有可能被滥用
任何人拿到了你的私人电话都可以公布在网上,不负什么责任,与此同时你则会受到无止境的骚扰直到放弃电话
还有自媒体相对没有什么约束,对着事件大肆评论,吸够流量,拍拍屁股骂下一家
这都是利用信息在对别人行使权利
互联网让信息成为权利,而这个效应还在不断的放大,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探索出一个可应对,可约束的好方法
过去大多数人在权利之下,现在人人都有了某种权利
牢记“力量越大。责任就越大”
5.3《瓦努阿图人》
二战时美军曾经驻扎过一个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小岛,岛上的原住民看见美军通过作战文件呼叫来的直升机,运输船的这种行为,看成是一种祈祷的行为,在美军走后一直也沿用这种行为,希望神明会再次降临,赐予他们源源不断的物资
这种行为在今天的我们开来,极度可笑,但当我们以同样的认知面对未知的世界时,我们与瓦努阿图人的行为,没什么不同
以前人们把理论分为真理和谬论,斗争之后真理会胜出,这个斗争史,就是人类知识发展史,也可以说是科学史
但其实所有的理论,其实都是猜想,是人类对某种因果关系的猜测,光有猜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反驳也就是批判
通过批判人们才能清楚的审视已有的猜想是不是成立,这才是完整的认知过程,科学的特征就是时刻准备在接受批判
这也是我们和瓦努阿图人的差距所在,人没有傻的瓦努阿图人过了70年没有去反驳却依旧在祈祷,可能有三点原因
1.社会可能需要这个仪式(任何人类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个希望)
2.有人能够从中获利
3.这些既得利益者发明了一套解释系统
要否定这样子荒谬的祈祷,就要击破这上面的三只条件,否定生活的意义,否定希望,反抗利益阶层,有一套理论来反驳解释系统
这三个条件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们现在还可以不断猜想,反驳,不断的推进文明的进步,实在是一种偶然的运气。
5.4 《平庸之恶》
二战期间叙利亚作为德国的仆从国,必须所有的行为都跟着德国走,就比如迫害犹太人,可笑的是当时的叙利亚已经没有犹太人了,犹太人全都被关到奥斯维辛的集中营去了,叙利亚为什么会在没有犹太人情况下还继续做着这些可笑的举动
答案是因为官僚主义,每一个叙利亚的官员都要向德国人表达自己反对犹太人的立场,是必须的,这种立场要落实在行动上也是必须的,至于这种行动产生了什么结果,他们不想管。
这一次我们用一个中性的角度去看官僚主义这个词,现代社会的本质,是陌生人之间的大规模协作,来完成形形色色的任务,所以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很专业的干一件事情,但是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的这件事儿,究竟会变成什么事儿,好比说一个飞机制造厂的工人,也许知道一个零件是怎么造的,但他不知道整个飞机是怎么造出来的
分拆的好处是,社会财富大爆发,但这也有坏处,官僚主义就是坏处之一,每个人只关心自己手头上的目的,看不到整个系统,所以就产生了各种荒谬的结果,坏处远远不止这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大屠杀,屠杀犹太人的每一个环节都被拆分的如此精细,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我干的这件事儿没什么,不会产生什么后果
“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
哲学家阿伦特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耶路撒冷的艾希曼》里面就提出了一个词叫平庸之恶
在现代社会,邪恶完全可以是一个很平庸的东西,许多的邪恶来自一个人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去思考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儿,不去思考自己行为的含义,不去反省会造成的后果,而这种看似常见的不思考状态,却导致了无法弥补的大灾难
解药,就是每一个人重新恢复思考,每个人都能超越自己眼下的目标,手头的工作,在更高的维度上找到这件事儿的意义
我们在享受现代社会带来空前繁荣享受的同时,也要去和官僚系统,平庸之恶和分工带来的不能思考去搏斗
5.5《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翻译成白话就是如何判断真伪
在古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听精英人士就可以了,就像想明辨是非听孔子就行;但是现代社会不行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判断真伪就成了现代人的大难题,但这也是现代人的基本使命,这就像是原始人需要填饱肚子一样重要,批判性思维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归结下来无非是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会定义,分析概念
2.会分析论证的结构
3.能发现论证中隐含的前提假设
4.能避免逻辑谬误
5.能判断信息的可信度
6.能考虑到不同的可能
7.要求高一点-能用严谨的论证说服他人
还有很多可以列出来,罗胖没有在节目中细讲,感兴趣可以去看看批判性思维的书籍例如《思考的艺术》,罗胖只想提醒大家三点
第一点,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不是原理,而是丰富的知识,批判性思维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告诉你一系列思维的原则,就像是你语法再精通,没有单词你也是无用的,举个例子那些砸日本车的人以为自己很爱国,砸了日本车国人就不敢去买日本车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很多日本车的代工厂是在中国,可以促进中国经济,我的用的手机中的零件,日本的产品早已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抵制日货还会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损伤,知识的用途之一,就是来进行自我校准,一个看似无关的知识在某个关头会影响你一个特别重要的判断,批判性思维不是批判一切,怀疑一切而是求诸外界,求诸知识,没有知识的累计就会是——想得太多,读书太少,《穷查理宝典》中提出了“多元思维模型”,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的知识,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在手上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上到处都是钉子”,就是说当你只有一种工具的时候,你就会只想着用这种工具来干活,最最重要的是你要记住一些列的原理,他们加起来往往有着很强大的力量,当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于一个方向的时候,你所得到的绝对不仅仅是这几种力量之合
第二点,批判性思维不是让你不犯错,而是犯错之后能及时纠错。生命起源到今天只有1%的物种活了下来,这就说明进化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进化论认为,在为生存而进行斗争中,任何适应性的改良都会得到奖励,猎豹和羚羊这一对关系,只有跑得最快的猎豹和羚羊才会活下来,相对的它们下一代的基因也会得到优化,双方都有得益,所以批判性思维本质上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进化过程,你现在有多正确不重要,重要的是纠错的速度。
第三点,批判性思维不能给你确定的结果,它只能帮你对事情的发生概率做出判断,然后往赢面大的那一方去下注,牛人就是有能力把世界抽象为概率,比如谁也不能说看了这书一定会怎么样,但是看了这本书至少能让你赢的概率稍稍大那么一点点,会有很多人对你说你做这件事没有用,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他们不懂概率,不会对大概率事件持续下注,所以这样的人不会成功。
5.8《修昔底德陷阱》
历史上似乎总有一个规矩就是,一个小国的崛起,最终会和大国产生矛盾。公元前五世纪,雅典迅速崛起,这种迅速崛起的力量让原来的霸主斯巴达感到恐惧,最终爆发战争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来大家就用“修昔底德陷阱”来描述这样的现象,就像英国崛起,就要打西班牙,德国日本崛起就必然要挑战英法同盟,最后总要分出一个你死我活。
从历史上看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英国和美国之间的战争,他们两国是和平交接,政治上甚至发明了一个词叫做,英美禅让,过去我们总以为英美两国,同文同种都讲英语,文化一脉相承,制度上也很像,所以才有这样的和平交接,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帝国定型》这一本书讲到了另外一个可能性。
第一点就是当初英国必须作出选择,也就说呢当初美国和德国同时在崛起,都在挑战他,他必须做出从美国和德国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他选择了德国,然后美国就捡了个便宜。
还有一个原因是美国手里有一个人质加拿大,如果英国和美国闹翻了美国,打不过英国,但随时可能征服加拿大,这笔账英国人算的很清楚,不划算嘛。
但是还不是最重点的就是,英国和美国之间有过一次教训,就是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人打赢了,但是美国幅员辽阔,战斗意识非常强,又隔了一个大西洋,英国不可能长期维持军事占领状态,财政也吃不消,所以双方只好签订和平条约,英国由此看到,打赢一场战争,也不能阻止美国的崛起,最终放弃了在北美与美国的较量想法,帝国定型这本书里写了一句话:‘一场胜利但是无用的战争往往最容易催生出,绥靖的政策,’就是说,英国打美国,即使打赢了每一场战斗,还是没有用美国还是会崛起,与其如此,还不如服软算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农民和蝗虫之间你被打死了一只蝗虫,但是面对太多的蝗虫,最后还是长叹一声,以上三个原因才是,英国人后来心甘情愿的把世界霸权和平的交给美国每天努力地搞好和美国关系,在现代上的国际政治上,叫做英美特殊关系,那么回到今天,中国想要避免和美国的冲突,里面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其实也应该借鉴当年的经验。
第一,不要成为美国唯一的敌人,让美国看到他有很多敌人。
第二,能握在手里的牌都要握紧,
第三,最重要的不是打仗,甚至是,不是要能打胜仗,而是要展现出一种可能,就算你打赢了,也不能阻止我的崛起,这就是100多年前美国崛起给我们今天带来的经验。
绥靖(suí jìng)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5.9《大国破局》
学术界有一个词,叫“问题意识”就是你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的时候需要带上一个明确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1890~1900年这十年的时间里,美国像火箭一样的崛起,南北战争打完之后,美国国内隔阂打破了,国内市场整合,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与电力革命)美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马克吐温给这个时代取名为“镀金时代”,但是还出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美国人口普查机构宣布,一直为美国人提供无限机遇的“边疆地带”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美国没有可以发展的土地了,有新的地盘,就有新的开发空间,就能不断地引进新移民,就会有新的经济需求,这个国家就有雄心和希望,这旧模式的终结一定会带来一系列的危机,比如,随着五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建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就结束了,美国钢铁工业怎么办?肯定会大量过剩,工人会没活干,然后银行会倒闭,就连爱迪生也被迫解雇公司原70%以上的员工,爱迪生抱怨美国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疯人院,历史学家特赖他对美国这个美国历史的解释,后来被称之为边疆说,这个学说其实也为美国怎么摆脱危急提供了思路,然后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1898年爆发了西美战争,也就是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战争,西班牙原来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都被美国抢走了,在当时的美国人看来,这是他们的新品边疆。
现在的中国也面临着和三十年前美国同样的情景,究竟能不能借鉴30年前美国的方式去突破瓶颈,我们明天再说。
5.22《长子继承制》
中国清代的人口为什么大爆炸达到4亿多
一起解释角度有两个1.国家不再收人头税了2.来自美洲的作物流入中国
还有个角度因为继承制度不一样
1.中国古代都是“析产制“国外都是“嫡长子继承”
有利有弊,中国古代玩财产分摊确实造就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盛,但是到了现代这一套就不吃香了,欧洲世世代代一脉单传可以形成强大且厚重的资本,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上马山就有成规模的资本可以建立工厂,反观中国搞财产分割一方面低下的人积极性会变低反正都能分到一杯羹,还有一方面社会上都是小资本,很少有大资本。
5.23《博物学精神》
自然哲学是为什么,博物学是是什么
自然哲学,就是想研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理、原则、原因。它是希望通过逻辑推演,为世界给出系统的因果解释。所谓透过个别“现象”,看普遍“本质”。
但是自然史或者说博物学,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研究方法。它根本不关心现象背后的本质,它只关心现象本身。所以它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收集、鉴别、描述、命名、分类、编目。它不想搞什么原理的普遍性,而是着眼于现象和事实的个别性、独特性。
保持童心,对事物的本身充满兴趣
5.24《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开始时誰也没有想到结局会这么惨烈
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关键,是他们的行为模式,都是试图通过外部视角,从单一的信号,来理解一个组织的总体意图,结果造成了行动上的误判。
从一个人,尤其是领头人的态度来判断一个群体的态度,这是人类形成的本能。
不看言语,看格局
举个例子,一个机构,前后任领导之间的关系一般都不好,这和两个人的人品和气量没什么关系。
接任的领导,如果要想干事,总是会改变前任领导的某些安排。在接任者看来,这是正常的变革,在前任看来,这就是否定。再加上有的人,在两边示好、挑拨,说什么“ 现在这个领导,比您在的时候差远了“;或者反过来“就希望您上台呢,比原来那位强多了”。时间一长,这两个人自然就有了心结,只不过有的人涵养好,不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在前后任领导之间,他们的关系,是由格局决定的,他们说什么并不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