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物成己  无曲不知

作者: 涤生Jifeng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22:19 被阅读6次

本次学习格物致知章节。

格物的对象:物,景雯所说耳目所见,心思身触皆为物。格物的原则:原文的话归纳起来就是无我,不带个人的喜好、气质秉性和好恶,既能置身体察也能旁观明辨。格物的目标标准:尽其情,人尽物之情。格物的路径:景雯以剥洋葱为例,说明了格的过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在人事情做的不成功,遇到了挫折或困难,就需要反省自己因而也就进入了剥洋葱的第一层皮,遇到一事开心或者悲伤,恐惧或者成就感,骄傲的或羞耻的,心有起伏的时候,也需要去剥,剥开来看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再往下剥看这些模式后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模式),这一层即为大部分人的种子,一个人的种子其实很少,很多人也共有相同的种子,这可能也是心理学能成为科学的基础。由于自己想推翻自己的价值观、认知体系太难,一旦有异己(自己主动或别人添加进)引入,所有已有的体系会攻击,搅浑,就像利益既得者一样,生怕新的群体或思想分占他们的领地,因此人能到这一层已经很难,也很少有。对我而言达到这一层,需要不断的觉察心的起伏,最好能开始写觉察日记,大学只是教方法,要想见效果,只能付于实践多下功夫,如琢如磨。再往下剥,就无法靠人类的正常逻辑和语言来,只能靠,坐禅、冥想、空才能达到,由此可见要想得到上乘的智慧,需要懂得放空,在空中找、悟。

为什么格的是物而成的却是我?

古人认为人与物共生于天,物我之间互相依赖,格物以求理,是为了寻求意诚和心正的普遍规律和伦理基础,从物之理推导出人之性。朱子认为,成己仁,成物智,仁与智皆悟性之固有,而我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物。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格物路径的另一个要点,致曲,这是常人与圣人之间的差别,常人只能先从一点上出发,将善端发现之端推至极处,在自己的气质秉性的优势处努力下功夫,达极处,再换一处继续下去。

相关文章

  • 体物成己  无曲不知

    本次学习格物致知章节。 格物的对象:物,景雯所说耳目所见,心思身触皆为物。格物的原则:原文的话归纳起来就是无我,不...

  • 如何理解《中庸》里的“成己,仁也”?

    《中庸》第18章里有一句话:“成己,仁也;成物,智也”。什么是“成己,仁也”?什么又是“成物,智也”? 我以前不知...

  • 王阳明《传习录》下256——心体即万物,万物即心体

    256 原文直解 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

  • 空无体,本观物,一体通识(体学诗)

    空观观本, 无观观物。 空观观体, 本观观无。 无观观本, 体观观物。 本观观体, 空观观无。 本体观体, 本物观...

  • 什么是诚

    故“诚”为成人、成己、成物之德,而物之生全,皆自此而来,非虚语也。 一直不知道什么是诚,引文解释清楚,当你能做到成...

  • 2018-09-28

    初识不知曲中意,在听己是曲中人 既然已成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 曲终人散梦己醒,何...

  • 🎏《中庸》日课164

    《中庸》日课164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 #华与华书房#《中庸》【35】不诚无物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

  • 【来自儒家的道德说教】Ⅱ《中庸》18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

  • 羊太岁语录79(论人生最大成功)

    体健神明,活泼自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人生最大成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体物成己  无曲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hd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