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前三季度投资成绩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36ed5d957953bad6.jpg)
2018年前三个季度,我管理的投资组合录得最新收益率-1.01%,跌幅较年中时的-7.45%有明显缩窄,主要还是受益于9月下半月的回升。
同期沪深300收益率-14.69%,上证综指-14.69%,深证成指-23.91%。继续跑赢大盘,而且拉大差距,感到欣慰。
香港恒生指数同期是-7.12%,国企指数-5.90%。同时,港币对人民币前三季度大概还升值了+5.2%。倘若按人民币计价,恒生大概-2.28%,H股大概-1.00%。所以我今年的投资成绩明显好于A股,与近半资产投在港股也是有较大关系的。
二、2007年至今投资成绩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49f61f0387aec218.jpg)
我一向主张,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真实地长期记录投资成绩,这样才能如实还原和看清自己的投资水平。所以哪怕07-08年两年收益率归零、相当于白做,我也还是把它们留着,哪怕摊低我的复利成绩,也不做断章取义。
2007年至今,我的累计投资收益率+636.1%(年化复利约+18.5%);同期沪深300是+68.5%(年化复利约+4.5%),上证综指+5.5%(年化复利约+0.5%),深证成指+26.4%(年化复利约+2.0%)。
当然,由于选取的并不是全收益指数,实际会有些偏差,但显著跑赢大盘这个结论应该还是很清晰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3c96d77e7a9a6096.jpg)
今年是开始投资记录的第12个年头,之前11年只有2年出现亏损。尤其2011年-2017年,我保持了连续7年正收益的纪录(其中2013年险些全年亏损)。
期待今年四季度能够重回正收益。期待年化复利能够重新回到+20%线上。
三、持仓组合及三季度主要交易回顾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33c9713242867364.jpg)
A股占51.3%,港股占44.3%,其他占4.3%。
前三大持仓股是兴业银行、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其次是复星国际、长城汽车和腾讯控股。
主要增持:民生H、腾讯、平安A、长城H。
主要减持:复星国际、双汇、新华H、兴业。
新买入:复星医药A、海康。
清仓:维他奶。
四、个股观点及未来投资展望
不解释太多。以下简要说几个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1、关于银行股
最近在反思,好几年以来重仓兴业看来确实是有问题的,并非简单从结果倒推,而是自己过去对银行股的研究太过片面肤浅了点。
这里推荐几篇相关的好文:《哪家银行最具投资价值?》、《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银行业》、《中国华融暴雷对银行股投资者的启示》。
我认同@五迷 的结论:“(主要用市净率来衡量)市场给银行的优劣,基本做出了正确的排序。”
兴业银行过去几年较差的表现,确实是我的误判——因为这几年它的业绩表现也逐步反映出来了。包括民生银行也是类似道理。市场给它那么低的估值,并不是错判,而洽洽是有效的。
但是不是意味着兴业和民生没机会了,未来它们就一定表现更差呢?未必。霍华德·马斯克讲过投资要有第二层思维,不单单看预期,还要找到预期的偏差。
业绩好的银行已然给了高估值,业绩不好的银行已然给了低估值。关键还在于,它们的业绩未来会如何变化?说实话我拿不太准,也因此其实我都有所分散布局;但因为同业利率下行,至少我知道2018年下半年兴业和民生的业绩不至于太差。
2、关于复星国际
Folli Follie踩雷的事情,说实话真的有点贻笑大方了。这当然给复星减分。
我仔细想了挺久,还是给复星调低了估值水平。一家综合型投资控股集团,估值确实应该打点折扣。倒不是说它成长性就一定会差,而是它赚了钱又哪能轻易分给小股东,而融资需求又是持续长久的。
然而即便调低估值之后,复星也依然值得投资,所以它还是我的第四大重仓。
旗下资产分拆上市,会促进复星国际整体资产的透明化,外部认知和理解也会更简单一些。甚至可以极端一点说,健康、快乐、富足三大板块,干脆拆三家上市得了。
但话说回来,单独看复星医药或即将分拆的复星旅文,明显比复星国际整体,来得更有吸引力。投资者从来都不喜欢太复杂的业务构成啊。
3、关于长城汽车
9月下旬的一波大涨,让长城粉们欣慰了一番。反正之前下跌过程我是逐级加了点仓的。
长城仍然很可能是一家好公司,以及一只未来好股票。问题是不确定性也确实提高了,整个汽车业景气度、SUV细分市场、新能源车革命等等变数太多、影响太大。
所以没入坑的就不要再入坑了,已经入坑了也不建议配太大仓位。但股价跌成这样,公司经营没那么差,我本人其实对长城未来表现还是很有信心的。设置一定比例的仓位,跌了就补,且行且看。
4、关于大盘走势
因为投资是一件很长期的事情,而大家日常讲的大盘走势又是很短期的事情,所以一个真正好的投资策略其实应该是不用管大盘走势的。
准确地说是不用管大盘短期走势。长期走势还是很重要的,判断市场长期所处的位置,相对来讲还是容易、准确率较高的——这个策略唯一的缺陷是判断完了要等多久才能兑现不知道,很可能动则要几年时间。
反正我投资12年来,适合买入股票的时机比现在好的,应该是没几次。所以我的观点,现在当然应该大比例持有股票资产。比如我个人投资组合里96%都是股票。
那为什么我还留4%不是股票呢?因为谁都不知道行情会不会越走越低,失望过后还有绝望,绝望过后还能再破灭好几回。基本上所有最适合买股票的时机,绝大部分投资者并非不敢买,而是没钱买。所以我还是要给自己留点流动性,牺牲些许收益率无伤大雅。
做投资最重要的并不是去预测,而是面对一个概率环境,面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要有能应对自如的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