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作者: [美] 艾·弗洛姆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李健鸣
出版年: 2008-4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02020/73885d73e5505d04.jpg)
爱究竟是什么,电光火石的一时冲动,还是一种可以被掌握的技能?是一种无法捉摸不可估量的快感,还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呢?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人们渴望着爱和被爱,却又听闻过无数爱情的悲剧。《傲慢与偏见》里,男女主人公一个放不下自身的架子,一个坚持自己的偏见,使他们的爱情走了一段歧路,人们难道缺少爱吗?假如爱只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快感,那么爱人们是如何相知、相守、相伴一生的呢?
很多人以为,爱就是恰好碰到那个人,他们将爱情、亲情和一切有关于爱的感情看为“被爱”的问题,却忽略了“我们应该怎样去爱”这个更重要的问题。他们穷极一生去追求财富、追求权力、追求吸引爱人的筹码,去变得更加“可爱”。在他们眼中,爱变成了一种等价的物质交换,是她需要名牌包包、衣服鞋子,是他需要一个洗衣煮饭的家政工。
“爱上”一个人之后,又是什么东西支持他们“爱下去”,甚至是长久保持着一种“爱的状态”呢?爱充满着对未来甜蜜的希望,但是又常常失败。当我们失败了,也许我们会想要知道这个失败的原因,渴望在下一次遇见爱的时候,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一些。
《爱的艺术》便是这样一本书。当我们诚恳地认识到,我们所有一切对爱的理解都过于肤浅、我们无法用我们过于简单的思维来理解它时,我们便可以翻阅这本书,不用嗤之以鼻,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如何去爱。
弗洛姆说,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什么呢?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所见过的艺术,也许我们对他们的认识过为浅薄,比如说一个雕塑如何表达艺术家的理念,一个舞蹈怎样展现它的力与美,我们假如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对于艺术的理解将会很困难。
爱和艺术一样,却又不一样,他们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们都需要我们去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不同的地方在于,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日常的相处中,我们随处可见,而艺术离我们的生活稍远。
在弗洛姆的另一本书《逃避自由》中提到,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人的个体化也不断发展,他们一方面变得更加自由独立,另一方面,个人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加。为了排除这种不安感,有些人放纵情欲、尽情满足生理需求,他们因寂寞而结合,但在这一刹那之后,孤独和焦虑却与日俱增。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有的制度渐渐完善,遵守制度也是排除孤独引起的焦虑的一种办法,但这种制度使人们变成一种工具,使他们变得麻木。最好的解决孤独的方法是创造,艺术便是一种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艺术家将自己的理念赋予自己的创造物,使这种物成为了他理念的一个部分,艺术家因此也获得了和世界的联结,这是一种心灵的联结。如果把爱解释为一种艺术,那这种艺术便是需要人参与的,当双方合力创造出爱,他们也就产生了心灵的维系和联结,这种联结是维系人类、种族和社会的联结。
它应当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成熟的爱会使一个人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完整,而不是使你的本性扭曲。
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它是主动地“站进去”(Standing in )的活动,而不是盲目地“沉迷上”(“falling for”)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它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纳。
给予本身不应当是失去,而是一种快乐,在给爱人准备礼物的时候,当爱人收到礼物的那一刻,仿佛这些东西都获得了新生,这种过程充满忐忑的喜悦,其本质是喜悦,喜悦来自于你丰富了他人的生命,获得了优质的生存感,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快乐。当然,爱还包含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
父母和子女的爱也具有同样的特质。有时我们遇上一些情商极高的人,好像“爱”这门艺术是他的天赋,而不是后天习得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一个人的爱人方式,与他的原生家庭有关。母亲对待他的方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对“爱”的态度,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说得明白的。但我们需要记住一点,不要过分苛责带大自己的父母,去指责他们没有教会你“爱”的方式,而是应该在我们智力和能力渐长的今日,去一步步扭转他们对爱的刻板印象,并且将对的爱的方式,教给下一代。
当你获得了一些有关于爱的理论,如何实践它们成为了我们的首要问题。弗洛姆的方法也许不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却可以给我们一定启示。比如说他提到的约束感,根据描述,似乎是让我们在规定时间或者是用规定方式去“爱”,这看起来有些无稽之谈,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约束感”应该是“养成一种爱的习惯”,去保持爱的新鲜和美好感觉。
此外,他提到的“专注感”可以对应“钟情”,“忍耐性”可以对应“时间”,但我最想提的是弗洛姆所说的“高度关心”。什么是对“爱”的高度关心呢,我不能将它简单解释为“兴趣”,这似乎会冒犯这门艺术。在这本书里,“爱”和艺术一样有着极高的地位,意味着对优秀的“爱”所有追求的人们,需要更加信任、更加虔诚、将这门艺术当成是毕生事业来经营。当然,它的艺术属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们不可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就成为了“爱的大师”,“爱”本身也无须“大师”这样的专家为他护航。这门艺术是温和的,假如你能从中寻找到快乐,寻找到你的人生幸福的法门,它便拥有了它的价值所在。
希望你遇到这本书的时候为时未晚,你的爱人仍旧在你身边,你们尝试着更好的相爱方法,并且有一个更加美好、舒适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