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教大家用角色饼图梳理自己时间利用的文章——《教你画一张图,看清你生活的全貌》。在浏览文章后面的评论时,看到其中一条只写了三个字:然并卵。当时我一笑而过,没有理会。几天后,我在思考写作题材的时候,脑海中却忽然闪过那句简短的评语,忽然就想写一写它。
有这个想法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条负面评论,我只是有一些好奇——在网络另一端的现实世界,留下那三个字的人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境,TA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在有限的信息框架下,不自觉地,我的脑海中渐渐有了一幅简单的素描——一个有了些许生活阅历的人,眼睛看着屏幕,在漫无目的的浏览中看到这篇文章,扫视完毕,无所感,在键盘上敲下他的评论“然并卵”,也许嘴角还带着一丝稍有讥讽意味的冷笑;这个人也许有点自命不凡但生活让他怀才不遇,也许有些玩世不恭但也难免在迷茫中沉浮……
当然,纯属臆测,请勿对号入座。这三个字的后面可以有千般模样。

我其实只是很想问问他:是否,你的生活不如你的所想?
我几乎可以肯定,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这样的评论所暴露出的思维模式,一定会造就生活不如意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不易改变,因为写那三个字的主人不相信他能够改变。
关于相信
相信二字其实有着巨大的力量,在很多心理学研究中都用试验证明了这一点。
实验举证之一:
美国一个心理研究组织曾做过一项实验:安排几个志愿人员,先测量每个人的握力平均是100磅,然后将这些人催眠,并暗示他们现在是软弱无力,浑身没劲。
经过这种催眠暗示之后,再重新测量他们的握力,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磅左右了。
但是,在同样被催眠的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种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大力士,强大无比。如此一来,其平均握力竟可达到140磅。换句话说,他们的平均握力在瞬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积极的鼓励或消极的诱导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实在令人震惊。

实验举证之二:
有这样一个试验,试验者对死囚犯宣布要将他处以极刑,方法是割开他的手腕,让鲜血滴尽而死。接着试验者把囚犯的眼睛蒙住,双手反绑到背后,用手术刀划了他的手腕一下,实际并未割破,然后用一盆水滴到桶里的声音来模仿血滴下来的声音。
死囚犯以为是自己的血不断滴出,没过多久,他就在这巨大的恐惧中死亡了,而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流出。
事后对他身体的检查发现,身体的所有反应居然与大量失血的症状一样!也就是说,他的意识相信自己正在流血,进而使身体产生了失血过多的反应。
还是关于相信
相信二字有着巨大的力量——抛开心理实验室的研究,现实事例也毫不罕见。
实例举证之一:
我的一个小学女同学,在我们上学的时候常说,女孩读书没什么用,你成绩再好长大了不也是要嫁人,跟学习不好的人有啥区别。
听说她后来高中都没有考上,早早按照家里的安排接管家里的小生意,而后早早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在我们上学时生活的小镇上。
在那个小小的镇上其实很容易相遇,有时候我过年回家会碰上她。她会抓着我的手说:还是你好啊,从小那么聪明,总有好成绩,能在大城市生活……
她大概早已经忘记,她小时候一直那么相信,女孩读书没什么用……
实例举证之二:
当年上学住宿舍的时候,有一个室友,有一次说她都失眠两三天了,晚上总是想睡也睡不着。另一个室友就给了她一个药片,说是治失眠的安眠药,她尽管有些忐忑但还是吃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说,那药真管用,昨晚我很快睡着了并且睡得特别踏实。
后来给药的那个室友说,其实她给的是一片维生素C……
看到了吗?其实,我们的信念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如果你带着你的限制性信念去面对自己的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会被限制。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认为那个目标我们根本达不到,那么我们根本不会为了那个目标而付出努力。当你认为看清自己的生活梳理自己的生活是“然并卵”的时候,你还会为改变你的生活做什么呢?

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在一次分享会上演讲说:“假如生活没有给你想要的,那么你想要什么呢?其实生活很奇怪,你专注琐碎,生活就会给你琐碎,但如果你专注于你想做的事情,生活就会给你价值、给你意义感、给你力量。”
那是一场关于专注的演讲——事实上,如果你专注于从负面去看待事情,生活就给你负面的结果。你相信吗?
作者简介: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生涯咨询师;新精英企业生涯版权课授证讲师;职业生涯起航于国企、成熟于外企的资深职场人士;热衷于个人成长、希望在助人自助的路上持续前进的践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