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能当一名教师,我也是糊了巴图的,自己对未来也不是太懂,身边的父母也不太明白,他们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个工作就可以了。至于是什么工作,都可以。我们那个时代,还是计划经济,还是毕业包分配的年月。只要你考生正常发挥,考了一所学校,大概率就会一辈子做一个工作。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跳槽,加薪。
我刚毕业就来到一所乡下的初级中学。就是我的初中的母校了。
我刚来的时候,做八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四十多孩子。
我说过了,农村的家长很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动不动就有孩子不念书了。我也经常去家访。劝孩子回到学校,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无功而返。
我们的教室是那种农村经常见到的瓦房。一连几间房挨在一起。我们的教室在最前一排。前边是一大片操场。门前是栽着榆树。修剪成公园里的整齐的模样。八年级的四个班,都在这一趟上。
我们班是二班,是第二间教室。
教室南边,两扇窗户,北边三扇窗户。夏天的时候,窗户都打开了,教室里热得不行,也没有风扇,也没哟空调。那个年代,战胜高温,只能依靠自然风。幸好的是,那时候,校园里还有几棵大树。教室北边,南边,还会有巨大的树荫。冬天的时候,就要靠生炉子取暖。教教室里四下里漏风,窗户都关不严实,冬天的那点热热乎气,都跑了。取暖,有时候就倚靠跺脚。我读书的时候,经常上课的时候,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就响起整齐的跺脚的声音。类似于,你要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以至于,养成了遇事情先跺脚的习惯。
最糟糕的是,我们学校邻近的村子,老百姓的生活,也极为贫困。炉筒子经常丢失,甚至连炉子也端走了。
炉筒子用的时间长了,经常滴落煤烟子油。有时候,炉子不好烧,还会弄得满屋子烟。呛的人不停咳嗽。早年间,QQ里,有好友上线,就会发出咳嗽声,我严重怀疑,这个设计就是我们村的煤烟子熏陶出来的灵感。
教室里的讲台,是红砖砌成的台阶,在上边抹上水泥。时间久了,有的地方就被踩坏了,露出红砖。学校也不修理。讲桌,就是学生桌,摆在讲台下边。讲桌上,通常放着的粉笔,也是限量的。要用到差不多了,才可以去总务处领取新的一盒粉笔。后来,粉笔就随便用了。
我上班的第二年,正赶上第三个教师节。学校的办公条件有一点点而改善。讲桌换了。讲台也修理好了。
我们教师的办公室也是几间砖瓦房。语文组是六个老师坐在一起。我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语文组长就是我的老师。李老师,原来是民办老师,后来转正变成有编制的老师。那时候,他的年纪在四十上下。个子不高,嗓音洪亮,讲起课来,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我当学生时候就喜欢听李老师的课。
还有一位赵老师,赵国仕老师。年纪也和李老师仿佛。也是民办老师后转正的。学问挺渊博,讲课富有激情,喜欢有事没事就哼哼几句京剧。
其他的几位老师,是我的同龄人。教研工作,就是互相研究。我那时候自己觉得要好好工作,就不用扬鞭自奋蹄。起早趟黑。无私奉献。
但是,学生是不领情的。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没有经验。做得极为糟糕。那时候,有考试,所幸的是,我的班级成绩还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