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水的德行最接近于道。它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潮湿的地方。为人处事,要做到“不争”。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上善:最高等的善。上,最的意思。
处:停留、居住。
几:接近。
渊:沉静、深沉。
尤:过失、罪过。
〔译文〕
最上等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短长,总是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所以这种品德最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总是甘心居住在卑下的环境,心胸保持沉静而深远博大,待人善于真诚相助,说话善于信守诺言,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有与事无争的美德,所以才不会出现过失而招来怨恨。
〔简析〕
本章,老子用自然界的水来比喻人、教导人。
他认为,有德之人的品格,就像水一样:一是柔;二是甘心居于低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具备理想人格的人,也应该有这种心态,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地方,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