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下面是清明上河图的全部画面(按照现代人的习惯,采用从左到右的观察方法)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可以通过下面的高清图片很清晰地观察到)。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由于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所以可以以一幅画全面的展示汴京从城市到郊区的所有情景,而透视法就不能够表达),而国外的油画多采用透视法(近大远小,所展现的景物非常有限),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当时的繁荣经济以及各阶层人民的民俗风情衣食住行,是北宋图画版的百科全书,历史价值、考古价值、艺术价值非常巨大,是我国的国宝,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我们可以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参考,经过分析研究,来了解北宋末年的经济、军事、政治、农业、商业、饮食、交通、建筑、手工业、文化、民俗等知识。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还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有人统计,现存《清明上河图》有30多本,其中大陆藏10余本,中国台湾省藏9本,美国藏5本,法国藏4本,英国和日本各藏一本,光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就藏有7本。存世的清明上河图主要包括张择端的真迹、明代仇英的“仇英本”和清代宫廷画家的“清院本”。
在生活中,无论是在酒店饭店,还是在家庭装修,清明上河图总是频繁的出现,人们对它极度地向往和迷恋,从北宋开始,这幅惊世的长卷就成为了一个传奇。
《清明上河图》场面热闹,表现的是一片繁荣市景,反映出了北宋末期汴京繁荣昌盛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多姿多彩,可是通过张择端笔下的景物,我们可以发现,在繁荣的汴京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很多的危机,这些危机也许是张择端通过仔细地观察客观地描述来记录的,也许是张择端刻意为之,想通过这些危机的描写来达到警示朝廷和世人的目的,因此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客观的反应了北宋灭亡之前表面的繁荣,以及背后隐藏的重重危机,这些危机是北宋朝廷政治弊病的积重难返,是北宋社会结构极端的贫富分化,是整个朝廷的暮气沉沉机构老化。它客观地说明了,北宋的灭亡是一种必然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图片来观察这些危机。
清明上河图全卷随处可见与酒相关的事物,如酒车酒店等,军队饮酒现象凶猛,民间饮酒情况普遍和剧烈,下图是三个士兵在武力押送酒。

城内第一家便是税务所,门口四个车夫运来一麻包纺织品,交税中,车夫与税务官产生严重分歧,在徽宗朝大办漕运花石纲之时,税额激增,车夫与纳税者的纠纷,是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的缩影。反应出朝廷的腐败和阶级对立的极度严重性。

城墙是由夯土垒成的,四处塌陷质量十分差,也许是年久失修,也许本身就是豆腐渣工程。城门的周围和上下没有一个士兵,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十分危险,管中窥豹因小知大,可以推测出整个朝廷军队的涣散和腐败。

车夫们将被废黜的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当作苫布,包裹着旧党人的其他书籍文字装上串车,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销毁。这一细节反映了当时新旧党争的残酷,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的不稳定,以及代表着不同利益的各党派的严重内耗。

这是一个行政机构,门前是几个懒散的士兵。

汴京城市管理失控,很多商贩们违规经营,在交通干线的桥上搭建经营场所,严重影响了交通、消防、军事。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一是朝廷行政机构涣散慵懒不作为,二是当时民众的自私自利与习俗的弊病。

一艘大船即将撞向拱桥,船员以及民众都在尽力营救,试图改变局面,这反应出北宋王朝的岌岌可危,而此时桥上文官与武官因轿马之争,仍各仗其势互不相让,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和讽刺,江山千钧一发急需朝廷力挽狂澜奋力拼搏,然而朝廷的官员只知道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北宋还会有什么希望呢?桥上桥下险情成为全卷高潮。这不仅是清明上河图全卷的中心,也是清明上河图思想的中心。


民以食为天,很多农民起义的最终原因就是饥饿,因此无论中外与古今粮食始终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应该积极的收纳官粮,来抵御荒年、增强军队的作战能力、提高朝廷的抗风险性、强化朝廷的威望和影响力。然而画中的场景是一个商人私自购粮运粮,数目很大,严重地抢夺朝廷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利益。朝廷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奸商当道民不聊生。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始终有着很大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这个建筑叫做望火楼,是当时汴京重要的消防建筑,用来观测周边地区来预防火灾的发生,北宋末年,汴京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消防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对于整个朝廷和民众来说非常重要。而望火楼却无人值守,望火楼下两排兵营式的平房已被改作饭馆,北宋末的消防系统已经非常颓败,由此可见朝廷的状况也令人堪忧。

一匹白色官马受到惊吓脱缰狂奔(前半身因图画残破而缺失),白马前方是一头受到惊吓的黑驴,两个马夫在追赶,周围的人们顿时惊慌起来,惊马带来的惊心动魄之场景奠定了这篇长卷危险和焦虑的基调。

清明上河图,包罗万象,各种事物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处细节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仔细推敲认真研究,下面是几个有趣的细节。
医铺中一位郎中正在给一位妇女带着的孩子看病。

在"解"字铺外,听客满门,都是前来算命的儒生,来求解科考仕途。

一家生意红火,经营项目多种多样的酒楼。

脚店是宋代供人临时歇脚的客店,十千为美酒的代称,这就是宋朝的灯箱广告!右边的拿着两个碗的就是宋朝送外卖的外卖小哥!宋朝是不是很时髦很先进?

这是一队人马,一种说法是他们清明节扫墓归来,一种说法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清明扫墓才开始盛行,这应该是接亲娶妻的队伍。

研究历史,不是写小说,不能靠臆想,只能在已知正确信息的基础上去分析去推测,这些信息大多都是文字信息。因为时间久远,历史上的很多事物都消失殆尽,只有文字信息不断地相传才得以保存,文字信息就相当于古代的数字化储存,然而历史上有很多事物,靠文字是无法保存信息的,于是只能靠保留图像的绘画作品,可是绘画作品存世量极少,并且在不断地灭亡之中,历史越久远就越稀少越珍贵,所以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时期质量很好规模宏大的绘画作品价值就十分的巨大,清明上河图带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研究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