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上海

作者: 北小介 | 来源:发表于2019-11-21 21:29 被阅读0次

    时隔一年,又至上海,喜欢这个城市的慢。

    一周时间,每天的学习是匆忙与充实的,每天的路线是固定与往复的,每天的心情是平和与恬淡的。蜷缩在这个城市的一角,日与夜中,慢慢地过了七天。

    上海的老人是幸福的……

    睡得早,起得早,坚持锻炼,身体好。

    慢上海

    一早去桂林公园,老人们聚在一起,遛鸟。

    各色小巧精致的鸟笼挂着,揭开帘子,翠身粉脸的小画眉清脆地啼叫,玻璃杯泡杯酽酽的绿茶,啜一口,蛮好。

    桂林公园原是沪上名人黄金荣的后花园,曲曲折折颇有江南园林的风致,人非物是,几株老银杏应该还记得主人的样子。

    桂林公园的斜对面是康健园,看入口的牌子以前好像是一个魔术师筹办的,最早叫“康健园农场”。一个魔术师,在上海,办一个小农场,这听起来很摩登。而现在,康健园也真正成为周边老人的健康园。

    踏进康健园,步子要慢一些,再慢一些。

    园内的道路不宽,跟着老人慢慢走,晨光正好,穿过一片片半黄的梧桐叶,落在老人的肩上。

    慢上海

    这里老人彼此都认识,也有自己固定的锻炼项目,还有自己划定的范围,一切按部就班,天天早晨按时上演。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歌唱的是十里洋场,回到上海的角角落落,老人们一般晚上九点就休息了。

    桂林公园和康健园,开放时间都是早上六点到晚上六点,真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正是属于老人的园子。

    蓝天、黄叶,银发、红衣。

    老人们特别喜欢穿大红色的衣服,晨曦中,一抹抹红色,很美。

    慢上海

    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在上海慢慢老去,是一件惬意的事。

    每天沿着桂林路来回四趟,道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冬日暖阳里,风摇落叶,缓缓的,仿佛就是让路人欣赏每一次叶落。

    每天到上海师大里上课,这真是不算大的一所大学。一条环路,绕着一个水塘似的湖。一个小剧场外的海报每天更换,音乐系的硕士毕业生每晚都上演汇报演出。海报上这些学生的样子,真好看,我每天都会看看贴出哪些新海报,而昨天的,就忘了。

    七天里,以上师大为圆心,用脚步丈量附近。周围是柳州路、钦州路、宜山路,让我这个广西人有一种独在异乡为熟客的感觉。

    七天里,吃过两次荠菜馄饨,两次生煎包,一次苏式羊肉,一次本帮菜。无论吃哪一种,都感觉挺好吃的。

    上海的很多食物,甜味都比咸味重,酱萝卜、小酥鱼,拌烤麸,莫不如此。

    有些同伴不太喜欢,我觉得很好,当然,吃七天很好,久了就不好说了。

    在上海吃东西,也得慢一些。大个的荠菜馄饨放在炖锅里,两面金黄的生煎包搁在盘子里,要着急吃,那都得烫着,所以,慢一点,急不得。

    七天里,利用课余,去了一趟外滩。灯光璀璨间,一轮圆月挂在海天交际处。我们都疑惑这是不是真的月亮,吹着冷风,看了许久。月亮一点点升上来,升上来,真是月亮啊!观一轮上海海上的圆月,也要有耐心,也要慢一点。

    慢上海

    七天里,读了一本书,去了两家书店,买了四本书。买书很快,读书却很慢。快与慢之间,是自我对生活的调控。

    其实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要有属于自我的时间,都要学着让自己慢一点。

    缓可以免悔,慢一点,想一想再做,才能把事情做得周全。

    七天里,最多的时间是听教授讲课。教授讲课都不急,慢慢地,细细地讲。开始听着云里雾里,哈欠连天。渐渐地,有点听懂了,渐渐地,有点入了巷。

    做学问与做事一样,慢一点才可能做得更好。

    七天里,去了两所学校。学生的校服都很漂亮,老师的讲课都很坦诚——规规矩矩,一板一眼,落在实处。

    印象中,海派是潮流的名词。

    慢上海

    现在发现,深圳或许跑得太快了,已经把上海甩在身后。

    上海不是慢了,而是步子很坚实,一点点往前。

    有时,慢一点比较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上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ts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