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快比赛了,所以最近文字更新较慢,请大家谅解。今天的话题,之前在公众号里写过2篇相关的文章,如今可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所以又把这个话题拿出来再讨论一番。经过这么几次反复的“折腾”,也许我们对这一方面的认知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与领悟,这也是写作想达到的一个目的。
1.你真的会“呼吸”吗?
先不说篮球的事儿,哪怕是大家普遍认为最简单的事情,例如:吃饭、睡觉、呼吸等等,其实都需要经验与知识作为基础指导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得更好。你说一个人怎么可能连呼吸都不会呢。从现实来看,我们每个人确实都会呼吸(不然早就一命呜呼了),但至少在我看来,大部分人从来没有进行过“主动呼吸”。
我把“主动呼吸”定义为一种靠意识、意念控制呼吸节奏的过程。很多人对冥想有一定的了解,而最基础的冥想练习,正是以控制呼吸节奏为主的一种意念过程。然而你可能更不知道的是,“主动呼吸”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吸入更多的氧气,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而元认知能力可以更好的审视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更有效的生活、赚钱等等。所以,怎么呼吸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再去解释为什么“主动呼吸”可以提高我们的元认知能力,那本文或许就没有足够的篇幅来阐述真正的核心议题了,所以请有兴趣的朋友通过论文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即可。既然连呼吸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都可以有不同的境界与方法(也就是说其实连我们的呼吸都需要动脑筋好好研究一番,甚至查阅科学文献)就别提更复杂的动作与事情了。
2.逻辑错误到底有多可怕?
也因此,那些从来都没有深入研究过篮球运动的人一上来就说:打篮球的人都是身材高大、头脑不怎么灵光的家伙(又或者:练体育哪里需要动什么脑筋啊,是一个意思)。这样的说法显然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说这些话的人很可能还没学会怎样“主动呼吸”(又或者脑子里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也因此,他们会很自然的把打篮球看作与“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实际上都不简单)。
我们也许都犯过类似的逻辑错误,当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一件事情可以变得更好、更有效时(或者有更好的方法时,比如更好的呼吸方法),我们就会忽略它的存在,也就是在大脑里塑造了一个“完全自我”的认知,即根本就没有这么回事。当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个世界上还有睡眠训练师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认为睡眠这事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控制或升级。
我们不知道,我们就认为它根本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更可能的事实是:我们不知道,它也必然会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些人会发现它,有些人会错过它,就这么简单。就好比睡眠的质量,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大自然的事情,人类根本无法加以调控。而另外一些相信科学、方法论的人,会不断试图探寻那些还未被发现的知识或方法,来更好的调整、控制我们的睡眠质量,也因此才会有睡眠训练师(如果您对此领域感兴趣,推荐阅读《睡眠革命》一书)。
因此,我们最好的做法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并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时,首先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去探寻、去学习。如果做不到,也不要轻易下任何结论以免伤害自己或他人。就像对篮球运动员下的结论似的,毫无根据又伤害他人。而最要命的是,有些人其实并没有掌握最根本的知识与经验,但他们却认为自己已经轻车熟路了。
3.你了解BDNF吗?
按照上面的逻辑大家或许可以推测出来,既然题目中已经明确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即篮球运动员其实才是真正的脑力劳动者),那我肯定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阅读大量书籍以及从现实执教中观察、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思考与分析。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许是每一位读者都应该记住的一个词,它是我们大脑中一种促进大脑发育,加强神经元之间连接,提升大脑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物质(一种蛋白质)。而哈佛大学神经精神医学专家约翰·瑞迪告诉我们,当我们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时,我们的人体会分泌这种物质。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两个人其他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只是一位爱好体育运动,另一名不爱运动,那么爱运动的人一定是更聪明、思维更敏捷、阅读能力更强的那个人。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的内珀维尔中央高中,那里的体育老师展开了一项叫做“零点体育”的课程,参加实验的志愿者(都是本校学生)每天先进行1600米的长跑(严格控制每一位学生的心率而不是速度,),之后把较难的读写能力课安排在体育课之后;而对照组则没有1600米跑这一项(体育课正常进行)。
实验结果是实验组的孩子在半个学期之后阅读与理解能力提高了17%,与之相比,喜欢睡觉以及那些参加标准体育课的学生们,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10.7%。当然,体育运动的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戒掉网瘾、提高抗压抗焦虑能力、抵抗衰老等等。而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很多属性都是通用的,不仅如此,篮球运动还有如下功能,请看图片。(对上述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阅读《运动改造大脑》一书)。
4.对自己执教经历的分析与总结
刚才的切入点来自顶尖学者提供的理论与实验数据,第二个方面讲一讲自己执教过程中发现的依据、支撑点。首先,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打篮球的人根本不可能太笨拙。篮球运动的复杂性其实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它涉及的领域有:生物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运动训练学......
而且这些学科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每一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打篮球的好坏。生物力学帮助运动员和教练了解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发力机制与原理,从而更好的在训练与比赛中解决技术性问题(比如投篮机制)。生理学帮助我们认识人体的精密构造,特别是肌肉做功、骨骼运动、内脏系统的工作机制等......
每一个相关领域我都可以写很多,只是请大家相信,打好篮球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也许并不会完全掌握每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团队通过整合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使用在运动员身上,而运动员必定要掌握这些技巧。而掌握这些技巧你以为不需要脑力作支撑吗?
战术配合是一个球队在攻防两端倒数第二层的东西(最后一层是个人行为)。在今年的训练中,我把大量进攻战术加入到球队进攻体系里。而最关键的是,怎样才能在赛场中灵活自如的切换各种战术打法(根据防守者的变化)。除了大量的重复练习之外,最难的部分就是考验一名篮球运动员的脑力与思维敏捷度。
第一,你不但得记住每一个战术的具体跑动路线,还必须理解每一个战术的设计意图(理解能力)。第二,在理解并掌握了每一个具体的战术之后,你还必须可以在赛场上根据对方防守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应变能力、阅读能力)。第三,真正的在赛场上做到前两点(转换与行动的能力)。
说实话,仅仅是让一个普通人记住10种不同的战术跑位并能够随着教练的口令自如切换,估计80%的人就被淘汰了。就更别提做到后面两点了。在几百名观众的呐喊下,在比分交替领先的激烈情景下,我们要保持理性与冷静,并根据对手的防守变化以及结合球队的每一个战术做出相应调整,你以为仅仅是四肢发达的人就可以做到的吗?
还是那种思维谬误,当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有达到过某一高度时,我们更倾向于忽略掉、否定那个世界的存在。而如今,我把它写在这里让大家知道、明白、思考,最起码,我们再也不要轻易的说出那句话:打篮球,难道还需要动脑子吗。那就话怎么说来着:你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