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又一次真切地体会了一把。5号,外甥女的研究生毕业典礼,老大的高一期末家长会。
学校先是安排了一场亲子教育专家的讲座,然后是各班家长会。
教育专家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学习方法的问题。
内驱力。
亲子关系。
老师分析了现在的孩子的心理,他们渴望
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被关怀,被认同。
老师说如果我们真心想改变和孩子的关系,而又没有切实的办法时,可以趁着这个暑假,每天用25分钟记录孩子的每个行动。这样的话,可以让孩子有一种被关注的力量,从而带动他们自身的驱动力。
老师的问题:想要孩子比自己更好么?
如果是,那为什么什么都让他听自己的话?
想想也是,这样出来的孩子有可能又是下一个一样的自己了,又怎么去突破,成就那个独特的他自己呢?
所以,叛逆是个伪命题。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上面他们所需要的支持。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以清净的心,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
我们能做的是改变我们对待事情的看法。
出现问题时先看到好的积极的一面,哪怕它再差,都有好的那一个闪光点,我们抓住了,随之坏的也会自动解决掉。
多用肯定句式。接纳对方,识别情绪,表达支持。
学会说但是:但是后面一定要跟正向的语句。
下面是笔记:
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问事实时:当时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同理心,要先理解别人的心理。
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巴卢)。
教育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最好的教育:规矩,见识(即财富),爱。
爱不需要条件,爱需要滋养。
平等和陪伴,示弱。
规矩使孩子更自由。
虽然是教育专家,但是个男老师,有两个观点我不是很赞同:
1.女人要温柔
专家举的是tai湾女人说话的例子,众所周知,她们的语音很有地域特色。听到那种女人应该怎么样怎么样的理论就会莫名不爽,温柔是分时候的,谁想天天横眉冷对?
2.男人更难,女人可以回归家庭,男人这样会被人看不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一定有一些大男子主义的影子的。我感觉能回归家庭的男人更应该让人尊敬。
Ps:娃不舒服接回家了,仓促记录,有时间再理清完善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