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乾隆是写诗最多的皇帝。他保留至今的诗有43584首,差不多写出了一部《全唐诗》。
这是什么概念呢?乾隆皇帝活了89岁,就算一出生就写诗,也要每天写1.3首,到死才能达到这个惊人的数字。
可笑的是,乾隆的诗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乾隆之诗滥而且烂”已经成了文学批评界的常识。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做过如此评价,“清高宗(乾隆皇帝)亦以文为诗,语助拖沓,令人作呕……兼酸与腐,极以文为诗之丑态者,为清高宗之六集。”
我觉得乾隆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并痴迷一生,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一味地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导致贻笑大方。
乾隆为什么写不出好诗来?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他活得太滋润了。
乾隆生在帝王之家,前面有他爹雍正栽树好乘凉,下面有奴才和珅敛财好花销,内无忧患,外无强敌,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
他衣食无忧,周围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写诗不过是为了炫富、晒美食、晒旅行、吐槽日常......具备了在朋友圈里被拉黑的一切条件,你说能写出什么好东西?
清代诗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云:国家不幸诗家幸!只有人生有波折才能造就诗人,只有内心有波澜才能写出好诗。
就好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身处逆境而叹息,这正是上天赐给我们写作的好环境。
从乾隆身上,我们也可以吸取到几点教训:
一、不可粗制滥造
史料记载乾隆“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灵感来时,有时一天便可写上十几首诗。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游览昆明湖,乾隆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这种创作速度,古今罕见。
就算是做不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好歹也要推敲琢磨一番才对啊!写了就完事,只能是制造一堆文字垃圾。
乾隆爷可以任性,我们不能任性。不管是新作还是旧文,我们都要不断修改润色、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佳作。
二、不可找人代笔
乾隆忙于政务时,顾不上写诗,就启用了“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沈德潜,来当自己的首席御用枪手。
但他万万没想到,沈德潜老来糊涂,竟然把为乾隆代笔所写的作品,都收录到了自己的诗集中。丑闻暴露后,乾隆差点气死。
我们在写作时,就算写得不好,也应该坚持原创,不能剽窃别人的成果。这也是做人的底线,不可逾越。
三、不可自嗨过头
乾隆的诗有的过于直白,有的过于晦涩,总之是他一个人的狂欢,丝毫不顾及读者的感受。
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写了这么一首诗,满朝大臣看后面面相觑,这些两榜进士出身、饱读诗书的无不汗颜。其诗曰: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这首诗的前两句还好懂,意思是说:在出巡途中,内阁每天都会送上奏报,向皇上报告国家大事,今天的报告上就说京城下了二寸的雨。
不过,这后两句要是不看乾隆帝自己的注释,那即便是孔夫子再生,也不能读懂。
后两句的意思是:过了几小时,河北地方官又报告,说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京城报的是十八日的事情,看来当时他们还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势更加喜人啊!
这样自嗨过头的诗,乾隆不知道写了多少。我们可不能学他无病呻吟,写作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