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微课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法

作者: 二乔悦 | 来源:发表于2020-09-15 00:13 被阅读0次
读书使人明智。

读完这本书,第一次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读书都是读了就忘,有甚者连书名都会忘掉。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无用功的阅读呀。

英国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要知道读书的好处太多了,但是却没有人明确指出该如何读书,以及读书的方式方法。

之前我也看过几本书,大致上看过就忘了,要么只沉迷于言情小说里。

直到我读到了这本书,刚翻开开头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读不下去,但还是强逼着自己读了一遍又一遍,才明白整本书的大纲结构。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1942年出版的,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这本书出版之后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后被重版翻译成多个国家的语言销往国外。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学校里面有名的教授,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除了这本书之外,他们还一起改编了闻名于世的《大英百科全书》。

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著

从这本书中,解决了我五个方面的阅读困难。

第一,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以及阅读的正确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第二,如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

第三,细读一本书的规则何在?

第四,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

第五,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如何挑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阅读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消遣的方式,还是一项提升自己的心智和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

挑选一本书如果从头到尾你都能看得明白,都能理解,那么大脑就会停止思考,反正都会了嘛。如果一本书,你并不完全了解,好奇心就会迫使你反复琢磨、玩味眼前的字句,直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训练就是脑力的提升,心智的增强。

阅读的正确姿态

阅读的姿态就是跟一个缺席的老师学习知识,只凭着自己的心智努力阅读,从粗浅的了解到深入的体会,就像自我的破茧而出一样。所以,我们要明白,要想真正了解一本书,读透一本书,就要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读者,达到以下几个要求。

1.尽量保持清醒的情况下读书

2.找到这本书的主题,看作者是如何以此发展这个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3.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组合成为作者想要发表的特殊讯息。

4.完完整整地读透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还是全部有道理,部分有道理?

5.说明这本书带给你怎样的咨讯,启发了你什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

作者创造性地将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和主题阅读。以方便我们了解和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

先说,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方式,只要能理解文字的书面意思即可。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共分为两种,

一,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

先看看书籍的书名页,序言,目录,索引,和与主题相关的几个篇幅,如果时间空余的话,通读一遍,即便遇到不懂的也不要听,一口气读下来。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将一本书如同剔骨抽筋一样的掌握好所有的结构大纲,意在生吞活剥,慢慢地将一本书消化为自己所用。

主题阅读

围绕一个主题,列出书单,然后看书名页,目录等等,了解书籍的大概结构。挑出几个与主题相关的篇幅,提出问题并寻找作者的解答,最后,总结梳理书籍答案和主题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细读一本书的规则

作者将分析阅读作为整本书的重点,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将一本书变成我们自己脑海中的知识。这个规则分为三个阶段。

了解一本书的内容

1.判断一本书的类型种类

2.说明整本书的大意

3.将知识点按照顺序以及关联性画出来大纲。

4.了解作者的意图

诠释整本书的内容规则

5.理解思考书中所用的关键词,和他达成共识

6.通过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

7.找出作者论述内容,抓住关键句,重新构架出来,了解作者的意图

8.找到作者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公正友好地评论一本书

9.在评论之前你要先确定自己是否是真的读懂了解了这本书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不可

11.证明自己区分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13.证明作者的知识不同

14.证明作者的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6.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如何阅读不同的书籍

实用性书籍

实用性书籍是指解决指导我们某些方面问题的书籍,比如烹饪书,驾驶指南等等,当你阅读一本实用性的书时,一定要问两个问题,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建议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想象文学类书籍

阅读想象文学类书籍不能像阅读论说类书籍那样论证,评论。我们要像读小说一样,先将书籍分类,是故事,是诗,还是戏剧。然后了解大意,发现整本书的结构构建。

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和他们的行为、思想、感觉、言语。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作者创造出一个世界,让我们身临其境,如梦如幻,心甘情愿的跟随作者的脚步找到主旨。

故事,戏剧和诗

通读全书,回顾一件件事情的关联和活动的前后顺序。

历史类书籍

历史就像诗一样,含有多重意义。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第一,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第二,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科学和数学类书籍

科学类书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给专家看的,一种是科普类书籍。前者主要意在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后者也是增强普通人的知识面。

数学类阅读,至少你可以把你想象基础程度的数学读得更明白些,如果你想要了解数学,那就应该在手里拿一支笔方便记笔记。

哲学类书籍

阅读哲学类书籍,我们就要像孩童一般的纯真提出问题,用成熟和睿智回答问题。一般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存在和变化的问题,二是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

哲学的论述风格有五种,

哲学对话,如柏拉图;

哲学论文和散文,如亚里士多德;

面对异议和辩解,如阿奎那;

哲学系统化,如笛卡尔和斯宾诺莎

格言形式,如尼采。

社会科学类书籍

社会科学中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虽然社会科学类书籍都是用我们所熟悉的经验所组成,但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科学类书籍涉及到的话题都是伦理、种族、文化、教育等等。

讨论的主题宏观和复杂,读者简单读一两本书是很难理解的。

主题阅读

主题是整体阅读的最后一个层面,能读到这里,读者就不是在读书了,而是搭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主题阅读分为两个步骤,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

1.准备阶段

根据推荐或专家介绍,列出一个书单,然后浏览书名页,目录,序言等等,确定那些书是自己需要阅读的。

2.阅读阶段

1.大致浏览所有的书籍,列出相关章节

2.创造中立词汇,指引作者和你达成共识

3.建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并寻找出作者的回答

4.界定主要次要议题,总结梳理

5.分析讨论各议题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一定要细嚼慢咽,终能有所体会。

读书也应该讲究方法,才能读而不忘,铭记在心。

读书应该是每个人都该有的业余爱好,借用萧楚女的话来说,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

希望所有人,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都能够安心读书。

(字数2727)

相关文章

  •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法

    读完这本书,第一次觉得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读书都是读了就忘,有甚者连书名都会忘掉。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无用功...

  •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8章阅读感受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8章阅读感受 检视阅读后得到的信息 四个收获 通过找到共同的字义,读者和作者间达成共识。 沟通的...

  • 今日份感知:主动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Day02 第1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成功的沟通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

  • 记笔记是输出的第一步,这个方法可以帮你简单地坚持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新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姐妹篇。 作者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曾简...

  • 《越读者》——阅读是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

    能够读到《越读者》源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延伸阅读。《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台湾资深出版人士,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 一千个读者

    过去我一直认为读书其实是作者和读者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而且是单向沟通,作者输出读者输入,读者消化和接收作者传达的信...

  • 读书是需要回头的

    最近看完 如何阅读一本书 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后,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后面读者的书评,总结的...

  • 关于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快速阅读 王者速读 这样读书就够了 深阅读 杠杆阅读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好好学习 精进 越读者...

  • 书单汇总

    1.读书方法类的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沟通圣经》 《这样读书就够了》 《高效能阅读》 ...

  • 你和有效阅读一本书之间,只差了这本书

    你和有效阅读一本书之间的距离,只差了阅读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hxyktx.html